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121 点击:

  【摘要】过去时间语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英语主要靠动词的屈折变化,将词汇和话语为辅助手段。汉语过去时间语义在词汇、语法、话语和语用四个层面都有体现。英语具有时态库藏,且形态手段作为其中显赫库藏具有强制性,而汉语没有时范畴只能借助体助词、词汇等表达时间。
  【关键词】过去时间语义 时间表达手段 语言库藏
  一、引言
  过去时作为英语最基本的时态形式之一,语法表征确定,研究集中于语用功能与认知模式。汉语对时间表达分析一直是难题,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词汇手段,还有的将汉语时制的研究重点放在特定的语法形式上。本文旨在对英汉语表达过去时间语义的手段做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并从语言库藏的角度解释其异同点。
  二、英语
  1.词汇手段。英语的时间副词直接标示了事件发生在过去。其既可以描绘确定的时间点,如“last night”,也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如“for two years”等,但并不是强制。
  2.语法手段。作为形合的语言,英语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标示时态。这一手段的语法化程度高、强制性大,在过去时间中必须运用动词的屈折变化这一语法标记。即使句中不用表示时间的指示词,动词的形态也会展示出所述时间的时间属性。
  3.话语手段。叙述者总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组织语言,表达时间结构。Klein(2009)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原则”话语策略。即除非有特别说明,事件报道的顺序与时间发生的顺序相一致。
  三、汉语
  1.词汇手段。汉语时制的确定主要依赖上下文提供的参照时间点包括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及时间短语。表达过去时间语义的名词来明确动作发生的时间,如“前天”。时间副词有些表达绝对时制,如“曾经”,一些表达相对时制如“已经”。时间短语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附加其它词语构成,包括强调起点,如“自从”;强调范围,如“来”;强调先时,如“之前”。
  2.语法手段。“了”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动作或事件已经完成,若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了”能指示过去。参照时间若是句中提供的时间或另一事件发生时间,“了”表先时意义,而不一定表示过去,如“明天此刻已在上海了”。
  一般认为体标记“过”表示过去时。但不绝对,如“等吃过饭,我就来找你。”“过”表示先于某一时间,而不一定过去。
  助词“的”在特定的位置有指示过去时间的作用,如“四虎子是三月里结的婚”,这个事件发生在过去。再如“他是由西直门进来的。”“的”为句子标记了事件已发生,传达了过去语义。
  3.话语手段。汉语中也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原则”,通过语序体现。“我是在他们忧愁的低语中醒来的,我不愿说话,我细想昨天上午的事,我闻到屋子中遗留下来的酒气和腥气……”
  4.动词类型。“我找到个相当好的事!” 例句中没有表示过去时间概念的词语,也没有任何语法标记,但我们能明确地感觉到事件发生在过去。这类蕴含过去时间语义的动词基本都属于达成类或完结类。因为该类词的特征是有界,Smith(2015)提出的语用限制说明无标记的有界事件标示非现在时间,而简单性原则又将时间定位于过去,因此这类有界的动词标记过去时间。
  四、异同分析
  词汇与话语手段是英汉语共同点。此外两者都遵循话语的时间先后原则。这些相似性印证了语言的共性。
  英语表现时间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形态。而汉语却由于缺乏这样的变化,需要依靠体标记、时制助词等标记时间。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时态库藏不同。库藏是指特定语言系统或某一层级子系统所拥有的语言手段的总和。假如某种范畴语义由语法化程度高或句法功能强大的形式手段表達,并且成为该手段所表达的核心语义,该范畴便成为该语言中显赫范畴。形态手段在强制力、语法化程度、使用频率、能产性上均强于句法手段与词汇,其扩张力和适用域也更广,是显赫库藏,使得词汇、话语等成了辅助手段。汉语没有形态标记只能借助体助词、词汇甚至是话语等迂回的方式来标记时间,因此在强制力上显然弱于英语的形态标记。那些手段都可以被取消。
  五、结语
  英语主要依靠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达过去意义,而以词汇和话语为辅助手段。而汉语则是主要通过词汇手段、体标记以及时制助词、话语和动词类型来表示时间。两者时间表达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自的语言库藏不同。英语存在时范畴因此有形态变化作为强制手段,而汉语仅有体范畴,根据物尽其用原则,汉语只能用体标记、词汇等非强制手段表达过去时间,有时还须依靠话语、语境的制约。
  参考文献:
  [1]Klein,W.How Time Is Encoded[A].In Klein,W.,Li,Ping(eds.). The Expression of Time[C].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39-81.
  [2]Smith,C.S.& Mary,S.Erbaugh.Temporal Interpret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J].Linguistics,2015(43):713-756.
  [3]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1-13.
  [5]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4):289-303.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