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48 点击: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英语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就业观念和教师队伍方面进行改革,从而适应社会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就业导向 英语专业 培养策略
  一、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是高校以就业为其发展的主导,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就业的方向来对专业进行设置,乃至对课程进行设置,总之就是学校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就业的需求来进行组织。我国教育部在2004年就发布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意见》,倡导高校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教学能够符合现代职业对人才的需要。在高校中引入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教育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选择,也是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二、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和原因分析
  客观地分析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影响英语专业人才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招影响:英语专业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崛起的热门专业,经历了一段快速扩张期,因为它属于语言文科类,开设门槛较低,因此是绝大部分院校的基础专业,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开设,成为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而且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深人,社会对英语人才呈现出复合化的需求,然而高校对英语本科人才的培养并没有与市场需求呈现同步转变。近几年来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关系逐渐向买方市场转移,英语专业毕业生已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2.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根据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新入职的英语人才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尽管有些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不错,但是仍然只是一名“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应用型人才。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在新入职的英语毕业生中非常普遍,造成英语人才就业力不足。具体表现为:
  (1)知识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局限于英语语言本身,导致其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人文、理工等相关知识,对汉语的掌握也有所欠缺,导致就业力不足。此外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依然没有摆脱“哑聋英语”的瓶颈,在听说能力较弱。听是接收信息的途径,听力不过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单纯练习应试听力题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却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说是传递信息的渠道,很多毕业生会出现带有方言发音习惯、语调缺乏流畅和美感等问题,这与英语专业教学长期注重书面训练而忽略口头训练存在直接关系。
  (2)实践能力不达标。实践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专业技能、就业技能、沟通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等多种技能,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达标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原因:第一,缺乏实践机会,难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内师资、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较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不多。即使在实习期间,由于学生缺乏经验,用人单位对学生缺乏信任,实习学生往往被指派从事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极少直接从事核心工作,因此实践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第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在经历了由校园到社会的转变之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往往没有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缺乏解决人际冲突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三、就业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既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毕业生自身在综合素质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在英语专业毕业生量大质不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地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毕业生呢?本文认为,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根本在学校,地方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因此人才就业培养策略不但要研究语言需求,还要研究社会领域需求、职业需求、岗位需求以及制约语言功能实现的语境需求。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1.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地方高等院校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和应用型,具体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先进技术获取知识,能在教育、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2.以就業为导向,加快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通过加强社会调研和开展市场分析,动态地了解地方区域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基本吻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加强实用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针对英语专业岗位特点,积极开发岗位需求的职业素质课程,如中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商务英语谈判、外贸函电、涉外礼仪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地方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英语专业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重视实习实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安排。为适应和满足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英语专业可将证书考试与专业教学相联系,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将相关的专业知识穿插进教学,全面地组织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书(笔译和口译)、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物流师、跟单员、报关员、外销员、涉外秘书、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同时,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