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18 点击:

      【摘要】课程思政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作为人文教育一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要以语言为本,探索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从而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和網络资源,着力建设教学团队、具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同时开发第二课堂,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石文静(1975-),女,四川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文理教学-教学保障经费”教育项目——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编号:12205561115-001)。
      教育强则国强。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课堂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过程中,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本文旨在讨论在这一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顺势而为,结合英语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兼具的特点,以语言教育为本,进行提升思政素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三位一体大学课程建设。
      一、课程思政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从党中央到教育部出台多个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课程思政是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肩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任,必须确保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心系国家、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一流人才。各地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启动一系列深化思政教育的活动。教育工作者们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人才为己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二、 课程思政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
      1.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规定。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指南》里提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基于对他文化和本我文化的双向了解,聚焦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在学生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中国智慧。
      2.传统大学英语课程的不足。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英美文化为基础,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思想。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注重了解西方文明、领略西方文化魅力,虽然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的理念,但终究是聚焦于西方文明,重点放在“了解世界”,而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长久浸染在西方文化中,学生难免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只感受西方文明的魅力,而忽略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优秀;只看到西方文化灿烂之处,而无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理性客观地认识到其多面性。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落地“课程思政”
      作为思政的隐性教育阵地,具有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先天优势。《指南》中明确指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基于这个理念,英语教育的专家、学者们,各地各院校的英语教师们对于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旨在从北京地区市属院校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落实国家要求、改善大学英语课程既有不足,以语言为本,寻找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点,进行我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目标是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1. 加强团队建设,实现全员育人。进行课程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团队。英语教师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打造出具有过硬专业基本功和政治素养的教师队伍。
      除了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内部学习研讨方式以外,大学英语教师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交流,形成知识互补。此外,邀请校内外专家就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智慧等议题举办讲座,提升英语教师政治素养。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与团委、学工委等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增补。通过这些方式,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再通过言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进而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内化到教学过程中。
      2. 具化教学目标,实现全程育人。首先,我院大学英语每个级别的教学大纲,均从“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学习”这六个维度详细阐述教学目标。其中“价值”维度充分体现了思政目标。例如,《大学英语IV》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应该“能够深入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加强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