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85 点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取得一定成效。当下,各个高校正在积极进行混合式课程建设,面对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如何做好网络思政建设中将是混合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点。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必修课程,应承担起思政教育功能。本文将以《综合英语II》课程为例,探索如何把握时代趋势,利用外国语言这种工具,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中外文化特质,从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混合式课程;综合英语;网络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郭真(1995-),女,汉族,河南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学。
  一、引言
  网络在线教学给高校教师带来了课程改革机遇,加快推动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但也要意识到其中暗藏的危机和挑战。当下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各类信息平台鱼龙混杂,英语专业学生容易收到纷繁复杂的双语信息冲击。如果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价值观导向的偏离。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应在混合式课程模式下加强英语专业课程的网络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值得高校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潜力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课程植根基础英语,从单纯的语言知识输入转向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属于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大多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词汇讲解、课文分析、语法练习等方面,而忽视了英语学科的文化内涵。2017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了英语专业蕴含的“人文性”。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课堂思政后,全国很多高校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以达到人才培养中的育人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等。因此,英语专业教学在强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课程思政发展下的教学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措施。对于高校教师来讲,将价值观导向寓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下应该肩负起的育人责任。综合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占比较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课程每周6课时且历时两年,可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另外,综合英语课程的课文选择十分精妙,风格技巧兼具代表性和多樣性,重视篇章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从而在思想上对英语语言学习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当下所关注的隐形思政教育相统一。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在掌握一种新的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开拓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从而完善自身向外部世界阐述中国形象和文化的话语权。
  三、《综合英语II》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当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教材内容和把握时代趋势之间搭建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课文时,既要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文化,又能够结合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各种严峻挑战,聚焦当今社会的各种热点。由于引入的内容常常是经过筛选和处理的教材,要避免为了引入课程思政教育而生搬硬套、联系牵强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不连贯的现象。教师应力求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锻炼其作为新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既要增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又要构建起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实践能力。下央笔者将以所在学校使用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为例,结合混合式课程模式下如何展开网络思政教育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1. “种族歧视”新内涵。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提高掌握外语能力的同时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中掌握话语权。以笔者教授的《综合英语II》第二单元“Say Yes”为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假若单纯追溯种族歧视发展的历史因素,对于所教授的00后学生而言是陌生且遥远的。对此,笔者灵活运用当下的时代背景,以“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口号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述了2020年上半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惨死事件。由该事件引发的抗议和骚乱蔓延到全美上百个城市,引发了全美一场声势浩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长久以来,美国高呼“人权”和“自由”的口号,然而此次运动的焦点已经不再限于“黑人遭警察虐杀”,已然扩展到警察暴力、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一些长久存在的社会问题。美国一直自诩为世界人权卫士,每年根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材料拼凑出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因此笔者也借这篇课文,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引入中国国际电视台所制作的起底美国人权状况的纪录片作为补充素材,让学生了解当下种族歧视的新含义。此外,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当下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使世界更人性化地去了解中国。教学目标中所设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所划分的三个维度之一,也是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渗入的关键。笔者认为,借助教材主题引申学生所熟知的事件能够使外语学习者产生文化使命感,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从文化上来说,中国人往常并不习惯于自己发声,而通过观看学习相关的视频材料并展开讨论,则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需要人性化地表达,需要掌握话语权。作为外语教学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外语作为发声工具,勇敢表达自己,以此为契机在全球浪潮中为中国争取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