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5794 点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学科核心素养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需要关注和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王蔷,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便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问题链”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设计和实施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强有力手段,在教师设计的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问题链;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马丽娜(1991-),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一、 什么是“问题链”
  “问题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系列问题(裴松,2011),前一個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又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在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将文本中的信息从点到线再到面串联起来,作为“脚手架”将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蒋美珍等,2014),促成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 “问题链”的类型与特点
  依据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我们可以将“问题链”对应分为四种类型:展示型、参考型、评价型、应用型。
  1. 展示型“问题链”。展示型“问题链”基于文本。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就可以找到答案,属于基础性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掌握文本信息和脉络。在设计此类问题时,教师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是避免学生能直接读出答案的问题,要让学生能整合归纳文本信息,然后再进行作答,让学生的回答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
  2. 参考型“问题链”。参考型“问题链”基于文本但是又要深入文本。学生需要在参考文本的基础上深挖文字背后的信息,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进行回答。因此,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需要有一定的“脚手架”作支架,为学生能够保证输出的质量。
  3. 评价型“问题链”。评价型“问题链”超越文本。学生在前面两种类型的问题链当中对文本内容以及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有了深入的了解,评价型“问题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情感以及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就文本中的观点、做法等进行评价。教师可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来降低难度,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出。
  4. 应用型“问题链”。应用型“问题链”联系现实。学生需要将学习文本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铺垫,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类问题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学生不仅需要把握课上所学,建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内在的转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的问题当中,不仅锻炼了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接下来,笔者将以一节具体的课例呈现英语阅读课中的“问题链”设计与实践。课题为人教版必修三阅读文本Unit 2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1. Pre-reading读前设计。
  教学设计: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of the text, then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Can a mother have the thousand babies?
  (2)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mother she is?
  (3)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article?
  设计意图:文本的题目是整个语篇的最能引起注意的地方?试想一个母亲是不可能生出上万个孩子出来的,因此文本的题目就是悬念之一。从文本的题目入手进行提问,不但能够引起学生注意,还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2. While-reading读中设计。
  教学设计:
  Step one: 1st reading
  (1)Who was the old lady?
  (2)What was her occupation?
  (3)Which department did Dr. Lin work for?
  (4)How many choices did Dr. Lin make in her lifetime?
  (5)Why is she called “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的问题链均为展示型问题,学生初读文本首先是检查自己的预测;其次,学生可以对文本主人公身份和经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知道文本主要写了主人公人生中的四次重要的选择,对工作的负责,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心怀妇女儿童的大爱精神。再次,是找到文章以“万婴之母”命名的原因。
  Step two: 2nd reading
  In Para 1:
  (1)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para?
  设计意图:针对第一段的功能进行提问,学生能够知道在进行人物介绍时可以采用引言的方式开头,间接介绍了一种人物介绍的写作方法。
  In Para 2
  (1)What situation did Dr. Lin encounter?
  (2)What was her choice?
  (3)What kind of person can we know from her respond “I'd rather stay single to study all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