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904 点击: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和西方文化传输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不仅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文化不自信的现象。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探究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高校英语
      引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内涵深厚,包罗万象,是中华民族生命不息、延绵发展的基础。实现中国文化良好传承,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到我国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化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尽管英语教学质量较高,学生也良好的吸收外来文化和语言技能,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却缺乏关注,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在实际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无法将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也无法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自觉传播中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意识到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将中国文化有效融入其中,重视文化、尊重文化,自觉传承和传播文化。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盛,,国家则兴盛,文化强大,国家则强大。没有文化自信,也就无法实现文化繁荣发展,也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是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淀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基础。将其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已经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理念、文化财富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让其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感受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信,产生文化认同。
      2.有助于中国文化弘扬。对于国家而言,文化彰显了综合国力,这一软实力也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中国的文化一直延绵不绝,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连续不断的国家。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体现,有民族最基础的思想内涵,也蕴藏着民族丰富多样的道德资源,具有良好的传播价值。高校的英语教育自身具有文化输入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大学生应该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对中国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弘扬,认同本族文化的同时,还有助力于中国文化的弘扬。
      3.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英语。一般而言,母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构成,无法分割,同样也是学习其他语言的一种影响。有专家明确提出,外语的学习不可能完全脱离母语。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将母语作为参考,不和母语进行比较,将会无法实现外语的高效学习。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充分掌握中国文化,这些学生生存和成长的根基,只有存储丰富的中国文化,才能更好推动英语学习。
      4.有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通常而言,跨文化交际不是单一方面向一个方向的学习,而是双向之间的交流,具有双向性。对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要想实现均衡性发展,需要学生在掌握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掌握中国文化。美国知名学者曾提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才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假如高校英语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的融入,必定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情况,文化向着单一性传出,跨文化交际之间也会出现不均衡、不平等发展的情况。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1.优化英语教学内容,将更多中国文化融入其中。
      (1)对高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优化。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大纲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方面,也没有让教师和学生重视中国文化方面的传承和发展。而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对学生国际文化、外文知识的传授以及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高校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优化,合理地将“落实中国文化和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纳入大纲体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本土文化传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对高校英语教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将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优化教材内容是最为有效的措施。目前很多高校应用的英语教材中已经增加了跨文化阅读相关的内容,但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较少,无法起到文化自信培养的效果。因此,需要多方面优化,或者重新编写英语教材,将更多的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英语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表达出来,实现中西文化协同发展。例如,可以在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多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可以在口语训练中增加一些中国文化中关于养身、太极等方面的内容,还有琴棋书画、民俗文化、民俗习惯等;可以在视听材料中多增加一些和中国文化相关的演讲素材,辩论资料等。同时还可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将中国特色词汇融入其中,比如二十四节气、四书五经、文化自信、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翻译成英语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锻炼口语技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文化自信。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未来就业从事翻译行业时,对中国的经典文化作品、中医学等进行翻译,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
      2.加强中西文化对比,实现中国文化弘扬渗透。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让学生正确辨别、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就需要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学。面对外来的文化,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在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辨别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接受西方文化的精华,学习优秀的西方文化,自觉抵制不良西方文化,避免西方文化泛滥。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除了关注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之外,还需要关注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因此,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秉持求同存异、文化兼容的原则,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整合和分析,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思维敏捷性,让其能够面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客观的鉴赏和辨别。例如,在实施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英译本的《南音唱词》《论语》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翻译技巧、翻译意象、翻译方法的应用。在教授关于节日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西方国家和中国的节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圣诞节和春节、感恩节和清明节、万圣节和中元节等;在教授关于宗教思想的内容时,可以将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和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在教授关于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的内容时,可以将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融入其中進行对比研究。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文化研究和对比空间,让学生在研究分析中更加清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主动学习中国文化,主动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