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tougao@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25 点击:

      一、引言
      近几年,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创新性地将纯语言学领域隐喻的探索拓展到多学科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并根据该探索,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该理论一推出就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重视。本文欲借助多模态信息设备将隐喻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意在探索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多模态隐喻教学的接受程度。
      二、多模态隐喻
      1. 隐喻与多模态隐喻。20世纪80年代,两位美国语言学家拉考夫和约翰逊首次提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将隐喻引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于是,隐喻学习和隐喻理解成为众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究对象。拉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语言学界通过对大量语言事实的验证,已普遍认同隐喻的思维和概念性质。然而,拉考夫和约翰逊也指出 “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是语言”。 Forceville认为,只是由语言符号为基础的概念隐喻有“以偏概全”的感觉,因为语言只是诸多交际形式中的一种,另外的传播媒介或手段,如声音、颜色、线条和空间布局也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观点。此外,约翰逊还提出,仅关注语言表示的经典隐喻认知研究暗示了这种偏见,即含义仅存在于语言符号中。基于上述观点,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先行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将一向局限于纯语言学领域的单模态隐喻研究扩展到多模态隐喻研究范畴。
      想要区分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区别,我们必须要从“模态”入手。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交流活动几乎都是多模态的。多模态语言分析可以对语言和其他资源的结合效果产生影响,可以在语言系统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如对图形、声音、色彩等多模态符号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对对话语义的理解更加详细、精准,进而探究人们利用多模态研究达到社会交集的目的。基于卡胜和莱文两位学者提出的多模态理论,Forceville对“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上进行了区分。他提出,“单模态隐喻是在目标域和源域只是或主要由一种模式呈现的隐喻”,而多模态隐喻则是指“源域和目标域都完全或主要以不同的模式呈现的隐喻”。例如,用词语来表达英语中的“人生是漫长的旅程”是一种单模态的概念隐喻,而教师可以用图片、实物、视频、手势等方式来传达这种信息,这便是多模态的隐喻。多模态隐喻经过各类模式之间源域和目标域彼此的映射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同时,它通过隐喻过程的动态故事叙事来完成意义的建构过程。
      2.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多模态隐喻是在欧美兴起的一项研究,由 Forceville牵头,目前国外的在这方面的投入比国内更多,相关的教学研究也属于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研究内容。海外研究人员一般是在语言实料中对具体的对话进行分析,例如福塞维尔2009年对广告的研究, 塞维尔纳1990年对电影的研究,Refaie2009年对卡通的研究等 。而国内系统性、实验性的研究就略显不足,科普性的介绍比较多,实证性的研究偏少。2009年,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 探究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多模态隐喻的关联,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杨信彰教授于同一年在技术方面和相关的实用工具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在具体的语句中讨论了多模态的应用。把模态的研究方向从理论转为实践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多模态隐喻在英语课堂中实践的可能性。
      想要应用多模态隐喻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首先,我们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出发,以此来证明隐喻在解释面和解释力方面的强大能力,进一步在隐喻层面丰富理论基础。其次,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以应用隐喻来更好地分析,并且将这些分析反馈到新的教学实践中,以达到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再次,想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也可以在多模态隐喻中寻找灵感,多模态隐喻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以此来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3. 多模态隐喻应用于大学英语学习。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并不断重复的过程。单词的讲解方法更是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减少。现在,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应用都已经相当发展和完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讲课方式增加了乐趣,使学生的多元化阅读能力和语言调动能力得以培养,也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触三觉,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利用多模态进行语言教学,可在发展语言理论认知的同时理解隐喻那强大的解释力。这可谓一举多得。其次,应用多模态隐喻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積极性,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以策划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全方位地对传统英语课堂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生、老师,还有教室环境),为探究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提供了实践凭证。为了优化英语教学,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造出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课堂。
      三、多模态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1.多模态理论下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注重音频材料的选择。课上,教师可以灵活且合理地应用诸如时事新闻、名家访谈、形势政策、文化节目作为不同主题的教学辅助。利用好网络的便捷性,将其融入课堂以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在枯燥的文章讲解或中途休息的时间,利用合适主题的音乐舒缓课堂或课间氛围,在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利用板书或PPT制作成语符号,将书籍作为文字视觉符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些视觉符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动态视频可以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教师还可以选择加入更多的肢体语言,应用更加生动的人物姿势、面目表情等刺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的同时增加一丝课题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