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103 点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渊源、内涵,既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接着以《新思维大学英语2》中的“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这个单元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简述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及路径,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就教师自身改进、思政内容嵌入及多元方式评价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课程;教学设计;多元反思评价
  作者简介:冯霞(1994.03-),女,山西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师教育、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1JG014)的研究成果。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次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思政教育不应止于思政课堂,这是目前教育界人士达成的共识。实际上,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政课堂之外亦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
  一、课程思政的渊源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找到,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为高校一线教师进一步加强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指明了方向。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正因为思政教育不应止于思政课堂,思政教育在专门的思政课堂之外亦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故此,笔者认为,要发展课程思政,首先要厘清什么是课程思政或课程思政的内涵问题。结合既往研究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认知能力等,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应按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树立世界眼光,拓展国际视野。大学英语课堂则是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就大学英语课堂“培养什么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杨华等指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指在跨文化或多文化场景下,大学生运用外语知识和交际策略,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信息、思想和情感态度,通过其他文化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递给世界。 就大学英语课堂“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刘正光、岳曼曼等指出,大学外语教育应围绕“为谁培养人”这根主线,,在挖掘外语课程本身人文性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探索,创新外语课程思政,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核心素养。
  就如何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刘正光、岳曼曼提出了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以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的思路。文秋芳提出了以“讲述中国”为思政元素的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整体框架。该实践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外语课程中“讲述中国”的内嵌模块,实际外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适合作为隐性目标,有机融于教学内容之中;2.“讲述中国”的课外真实跨文化实践活动,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作为教学方法和要求,为外语使用提供真实环境;3.多元评价,从教师、学生、教研共同体等多主体获取评价信息,较全面地覆盖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要素,回应了外语课程思政理念对课程、思政及其相互关系的关切。杨华对这一框架进行了内涵阐释,并应用于课程实践。
  综上,揆诸已有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受到学界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界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目的、实施路径及实践框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究。但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学情各异,外语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仍有待通过实践进一步更新与完善。
  (一)教学实践——以《新思维大学英语2》“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单元为例
  笔者选取《新思维大学英语2》中的一个单元,以前述课程思政内涵为纲目,采用基于我国外语教学语境而生的产出导向法(POA)来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及采用思政课程多元评价框架来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见表1)。
  (二)教学反思
  由于我国高校外语课程类型多样,每门课程均有其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思政内容模块的嵌入形式不尽相同。
  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而言,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主动增强思政素养,不断学习国内外相关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合作,真正做到“心有余粮”“胸有成竹”。其次,应尽可能锻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规范表达中国故事的能力。比如,在内容信息上,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中国法律体系的缘起与发展,且要主动涵养法理思维,真正践行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在语言使用上,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就相关热点新闻表达观点,而且能够符合法理地进行理性分析。
  就课程思政评价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需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多元评价毫无疑问是为最佳评价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多元评价。笔者认为,过于直接的、零散的评价会使得“如盐入水”般的课程思政掺杂“功利性”;而过分强调“隐形”又难以体现课程思政的成效,难以获取经验教训,以求进一步发展。回溯既往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尚缺成熟、针对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鉴于此,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亟待探索完善。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高校与教师的义务,故此,课程思政的提出并非近几年“新鲜出炉”的话题,而恰好是对过去高校及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碎片化、差异化教学的“正名”。在新时代,课程思政为高校及高校一线教师进一步加强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既促学又促教。为了更好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广大一线教师要始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等,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开展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与探索,方能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华.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研究——以大学生“外语讲述中国”为例 [J].外语界,2021(2):10-17.
  [2]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2020(5):21-29.
  [3]文秋芳.“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培养“英法双语+专业”国际治理人才为例[J].外语界,2021(2):2-9.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2022090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