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79 点击:

  摘 要:地方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本研究围绕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基于课程学情分析找到《综合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细化课程改革方案,引入课程思政,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培养外语应用型人才的效力,并指出了《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本研究为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邹其彦(1982-),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外语专项项目“重庆自贸区发展视域下‘四通’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WYZX42)、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入文化比较与国情意识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实践”(项目编号:JG2020015)的研究成果。
  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学界认为,“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将学业和产业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产业、行业、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产教融合”能高度凝练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后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加强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强化专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凸显应用型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接,让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的期待相一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探讨地方高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如何对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进行改革创新。
  一、《综合英语》课程学情分析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时间为两学年,周课时为六课时,对英语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綜合英语》属于典型的理论课程,没有明显的专业方向和行业倾向,属于培养语言能力的普适性课程。但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拓展《综合英语》课程应用性的一面,成为该课程改革的特色和创新点。以笔者所在高校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第一,知行分离。《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淡化对学生素质的关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道德素质有待提升,造成能力和素质不匹配,形成知行分离。
  第二,学用分离。《综合英语》属于理论性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言能力,关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等语言知识较多,极少开发实践性语言运用活动或项目,造成所学语言知识和实际语言运用割裂开来,学生往往有“学有何用”之感,无法明确对标特定的行业岗位与职业标准,造成教学没有针对性,很难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无法突显职业性教育目标。
  第三,评能分离。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评价主要是对理论性语言知识进行考核,很少与职业能力相结合,造成学生注重知识积累,轻视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方式主要是试卷考核,很难与实践项目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造成学生不重视实践参与,动手能力较差。
  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思路与目标
  (一)解决《综合英语》课程所存在问题的思路
  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强调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这就需要加强《综合英语》理论性课程改革,突出理论教学结合应用性特征进行操作,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结合实践性教学的理论并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针对前文所述该课程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笔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针对“知行分离”,重塑目标体系,融入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双线并行,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对接“厚人文、重诚信、能吃苦”的素质培养目标。
  第二,针对“学用分离”,强调实践驱动教学,设置真实项目选题,针对项目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学生学习共同体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和阶段任务,确保课堂中的语言教学活动都与项目成果紧密相连,使学生拥有职业岗位体验感。通过教学内容场景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实训结构化,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熟悉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场景,将课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达到“课创贯通”的目标。
  第三,针对“评能分离”,尝试师生合作评价,扩充评价主体,提升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参与度;选取典型项目作品,共评共改,使评价成为复习、巩固、内化新知识的关键抓手,提升项目作品质量、创新性和完成度,将真实职业岗位能力融入课程评价体系,增加评价内容,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在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涉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涵盖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听力、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英语文学知识,包括主要作家作品及文学赏析的基本理论;跨文化交际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况、中西方文化对比;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能力目标涵盖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够用英文进行基本的生活和工作交流,具备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会书写英文邮件等常见文案;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包括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评论文学作品,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英语演讲与辩论;实践与创新能力,包括能有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翻译、外贸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高效地开展相关的实务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够较好地理解、诠释以及评价文化差异,并灵活运用相关策略消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

gzslib202211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