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本文依据商务英语通用语(Business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e,下简称BEFL)相关理论,通过研究来自2家外贸公司、涉及中泰贸易往来中的35封函电和52条即时通讯聊天记录,对中泰外贸函电中英语变体的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研究将变体分为“可跨越障碍的变体”“较难跨越障碍的变体”和“无法跨越障碍的变体”三种,结合访谈结果得出母语迁移、商务交际的语境特点和英语水平限制是造成变体的三个主要原因,建议中国外贸员未来以“英语+1门东盟小语种”的形式培养自己的外语技能,以克服变体带来的沟通障碍。
关键词:商务英语通用语;英语变体;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赵敏洁(198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商务英语通用语视角下中泰外贸函电中英语变体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21KY1766)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作为RCEP的成员国,中泰双边的经贸往来将进一步深入发展。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英语是双方贸易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交流工具,体现出了其作为商务英语通用语(Business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以下简称BELF)的作用。
由于受到各自母语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双方外贸人员使用的英语都与标准英语存在一定差距,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变异特点。这些变异对双方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对比中式英语和泰式英语变体的特征,发现双方因变体而导致的交流障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消除障碍的交际策略,将有利于消除沟通障碍,节约交流成本,建立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中泰贸易的顺利达成。
二、文献综述
在国际贸易领域,“英语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是全球默认的交流工具,被称为“商务英语通用语”(Business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e),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人群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交际代码。随着BEFL的广泛使用,学界开始更多地关注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出现的英语变体,例如频繁出现的语法和句法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研究BEFL的使用者如何把语言的有效性、适当性和商务机构的特征相结合,最终实现交际目的。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交际的目的从掌握接近英语母语的水平转变为完成任务并建立人际关系。因此,各国的英语变体将不再被简单地当做是“错误”需要改正,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在实际交际中哪些变体造成了交际障碍,而哪些变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英语在全球化的同时,受到了各地区使用者母語和文化的影响,衍生出带有地域特征的变体。英语变体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研究和讨论。由于中国对外交流的深化,不少研究聚焦于中国英语变体的表现、成因和演变。针对东盟英语变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多从翻译实践的角度,通过对比标准英语,分析它们的语言特征及成因,语言特征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成因主要涉及母语迁移和文化习惯的渗透。其研究目的多为对变体英语的描述或英语教学的启示,特别是口译教学,但较少涉及对商务交流的影响。且上述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原因,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中国的情况不具有可比性。但泰国与中国的可比性较强,两国都将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列为外语学习科目。虽然泰国与中国的可比性较强,但对其英语变体的相关研究较少。
上述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受限于真实预料的获得,,中国与东盟国家书面往来的实证研究稀缺。对于因语言变体而造成的交流障碍未见梳理和分级。由此,本文将以中泰外贸书面交流语料为研究对象,揭示中泰英语的变体特征,通过对比两种变体,发现双方因英语变体而导致的交流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研究:
1.中泰英语变体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2.造成这些变体的原因何在?
3.如何克服英语变体造成的交流障碍?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2家外贸公司的35封英文函电(中国人写作18封,泰国人写作17封)和52条即时通讯的英文聊天记录(中国人编辑12条,泰国人编辑40条)。内容均为日常业务往来。笔者首先以标准英语作为参照工具,识别出语料中的变体;其次,将发现的英文变体进行分类,并对比两国变体的异同;再次,针对语料中的某些信息的真实意图、泰语特征、变体成因等问题对提供语料的1名中国外贸员进行了访谈。为方便后文论证,本文将语料中由中国人写作的英语称为“中式英语”,泰国人写作的称为“泰式英语”。
四、研究结果
笔者结合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实际情况,即通过双方后续的回复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交流障碍,将变体分为三种:可跨越障碍的变体、较难跨越障碍的变体和无法跨越障碍的变体,共发现“中式英语”变体42处,“泰式英语”变体41处。其中,前者三类变体依次占比为78.57%、40.48%和9.52%,后者为58.54%、46.34%和7.32%。可跨越障碍的变体占比最大(见图1)。由于统计的单位是句子,一个句子可能会包含3处以上的变体,有些句子会被重复统计,因此各国比例单独相加均超过了100%,但这不影响研究结果。
(一)可跨越障碍的变体
gzslib202211212140
相关推荐
[郭译阳] 新博物馆学视角下的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
[付涛 邢敬文 马红] 西方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刘利华] 多维视角下的兔子形象
[魏龙吉] 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体系研究
[王瑀 蒲姝] 真实性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文化失忆的解决策
[周雪]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
[赵曙亚] 国际化视角下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王丽莉] 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能
[李瑾] 以“载体”视角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问题
[李锴] 父权化的“经济家长制”:非农化农村家庭中夫妻关系转
[章妍] 形式图式视角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性研究
[朱芸,赵苍丽] 课外活动视角下财经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
[花永红]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讨
[马长沙] 基于要素贡献率视角的粤浙产业升级探讨
[周平] 基于按需出版视角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创新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