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81 点击:

      摘 要: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兴语言。语音变异、语义变异和词形变异等都是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与变化、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用户使用的从众心理都是网络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更有利于网络语言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变异;语言规范;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雷丽玉(1987.03-),女,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语言变异动因分析及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0C1768)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移动终端向用户传递信息,这种传播方式让用户更快捷地接收有效资讯,用户体验感更加强烈。新媒体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承载着人们的沟通与交流,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带来了反映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活的网络语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媒体发展,在“十三五规划” 中强调网络语言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媒体正在对我国语言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力是可持续的、不断加强的。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已逐渐成为一种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兴语言。
      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媒介,网络语言在网络平臺的支持下,因其便捷性、时效性等特点迅速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网络数字化的高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网上交流与表达的主要语言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多样性、流行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正是具有这些独有优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传播。
      一、网络语言变异研究
      语言变异理论的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以Labov的变异理论为代表,Labov的核心观点是“有序异质”,认为语言的各种变异与变化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条件的。语言是动态的,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异与变化,语言内部具有差异性,语言的变异与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有迹可循的。Labov把语言变异分为社会变异和语体变异两大方面,语言的变异与变化受到社会变量的影响。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会随着说话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等不同而发生变化。以Labov为代表的语言变异理论模式一直是众多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核心指导思想。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开始被频繁提及,国外对网络语言相关的研究较少,Lev Manovich概括了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提出新媒体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可转码性的特性。这些都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国内学界,许多社会语言学研究者们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补充。陈松岑和祝畹瑾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言语交际等不同方面对语言变异提出新的理解,二位研究者通过不同表述对语言变异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语言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徐大明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为我国学者进行语言变异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这些观点为网络语言变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有关网络语言的研究不少,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语言变异、语体风格、语言变异动因、语言规范等方面进行阐述。宋培杰梳理了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类型和特点,王梦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陈婷从语言学视角下分析网络的变异类型、变异的动因。同时学者们也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变异与变化。韦周平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语言使用者心理的个人过程、交际过程和团体过程分析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景小平从老年人视角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下的身份构建问题。
      这些观点都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和思路。目前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是描写语言现象、梳理语言表现形式、探讨语言内部变化。但是对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学者们今后应更多从多学科、多视角探讨网络语言变异情况。
      二、网络新词新语的变异形式和特点
      新媒体给语言变异与变化提供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也出现了各种符合当下热点事件的流行语,通过搜集近十年网络新词热词发现,这些词汇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显著特点。
      (一)语音变异,谐音词趣味新颖,形式简洁
      网络语言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词义丰富趣味,能够吸引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眼球。随着网络的传播和推广,,这些网络语言由于新颖生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新词在意义、用法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与变化,更符合当前热点事件或者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事务。比如流行语“蓝瘦香菇”“我太南了”“虾米”等,形式简单表达趣味幽默。“蓝瘦香菇”就是受到音位变体产生的,“蓝瘦香菇”同音词就是“难受想哭”,代表 “难受,想哭”的意思。“我太南了”中“南”同音词就是“难”,指“困难”。“虾”的同音字赋予不同意思,比如“虾米”闽南语同音词“啥”,指“什么”,“大虾”又同音“大侠”之意。这种谐音的造词法不仅能增添趣味,彰显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谐音的变异赋予网络语言更多生命力,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加强烈。
      (二)语义变异,一词多用,衍生能力强
      新媒体新词新语最大特点是一词多用,衍生出多种意义,常常一个词可以衍生出多个相关的词组或者词群。网络词汇的变异是在原有基础上赋予了新词不同涵义,变成了新词。例如“锦鲤”一词原指一种观赏性价值较高的鱼,后由于支付宝一条“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锦鲤”演变为“好运、幸运”一词,迅速在网络传播、走红。网络新词可以衍生出相关联的多个词或词群,以“坑”字为例,衍生出入坑、出坑、挖坑、开坑、填坑、弃坑等词。以“佛”字构成了佛系、道系、儒系、法系、日系、韩系等词。由“尬”字构成尬聊、尬舞、尬吹、尬演、尬笑等词。这些衍生词或者词群在意思上都有相关性,在网络上以超强的衍生能力迅速传播。语义变异让语言词汇更多变,衍生词、派生词等丰富了语言本身涵义。

    gzslib2022112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