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72 点击:
  【摘要】语言除了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育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可塑性。本文结合前人分析和调研情况构建了大学英语文化自信教学的模式,旨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更好地发挥大学英语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自信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任俊超,男,汉族,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除了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育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且从“一切教育都是人的教育”的理念来说,文化才是外语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内在本质。因此,在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凸显文化自觉与自信理念,将其纳入具体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大学英语作为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学生数量众多,影响广泛。如果大学英语教育不能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将极易导致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缺乏文化思辨精神,盲目仰视和崇拜异域文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如果不在外语教育中加以合理引导,必然会使我们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李淑梅,2016)。
  然而,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从教学目标与要求的设定,到教材内容,再到考评方式,都未能充分体现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一诉求(韩宝成,2011;曾敏,2015;张雁,2017)。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还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核心,关于文化素质的要求缺乏明确规定。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教材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严重, “英美文化”一肩挑。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将原有的句子汉译英题型调整为整段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实为一次提升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积极探索,其目的在于促进课程内容中的中西文化平衡发展,提高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但诸如此类的“小试牛刀”显然是不够的,中国文化在外语教育中依然难顶“半边天”。从学生反馈来看,与中国的七夕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相比,他们对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明显青睐有加,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这些问题的出现正说明外语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在政策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至《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发布后,大学英语教学在政策引导下已经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改革,然而政策中对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相对比较薄弱。上述文件主要阐述了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评测标准,但是谈及文化相关能力培养时却只是简单地提出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和“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等非量化标准,缺少具体的培养目标、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估方式。
  2.大学英语权威考试在测试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CET4、CET6)是涉及范围最广、考生数量最多的大学英语水平测试。然而在2013年以前,这两项考试中几乎没有涉及对中国文化内容的考察。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有所调整。其中“翻译”项目由原来的半句式翻译(汉译英)调整为段落翻译(汉译英),分值从5%上调至15%,改革后的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这部分翻译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改革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当前的形势做进一步调整,内容上可以更深更广,考察形式不应只拘泥于汉译英翻译,可以更加多样。
  3.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挑选了两套国内使用率较高的大学英语教材,对两套教材中有关中西文化的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两套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占比远远少于西方文化内容。其中教材一的读写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只占约4%,而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内容占70%以上,而且基本是以文化对比的形式对中国文化简单的表述,没有深入地展开。听说教材中情况稍好,中国文化内容约占17%,但是只集中在特色食物和传统节日两个话题内,其他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教材二是一套综合教程,分为精读教材、快速阅读教材和视听说教材三种子教材。精读教材4册书共80篇文章,涉及中国当前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只有3篇;快速阅读教材未涉及中国文化内容;视听说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稍微多一点,占比达24%。整体来看,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还是以西方英美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知识涉及甚少,在培养文化意识方面也没有专门的设计,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4.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水平较低。为了进一步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水平,本研究对本省三所高校的近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三所高校分别为“211”高校、普通本科以及民辦本科院校。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根据前人的测试卷修改而成,通过有关中国文化的翻译和写作两个主要方面对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测试,经过信度和效度测验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经过测试,受测学生的在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普遍偏低。例如,测试中的翻译部分是一些典型中国文化负载词,包含传统节日、特色食物、经典思想和文学名著,约78%的受测学生得分偏低,不知道对应的英文表达是什么。写作部分是关于中国最具代表特色的节日——春节的介绍。近91%的受测学生写出了春节的英文表达形式,但是描写内容只局限于“欢乐”“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等一般性描述,只有2.3%的受测学生对“年”的由来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约17%的受测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出“压岁钱”“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特殊具体的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