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04 点击: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其特点在于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居家学习阶段,线上教学得以更多实践,优势凸显。因此,我们应该在继续发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厘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大学外语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大学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自学;课中内化
      作者简介:张歆秋(1978.1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出版。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进入2.0时代,网络学习、空中课堂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在此背景下,教学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近两年,全国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为期不短的居家学习,更使得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常态化。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本文以大学外语教学为例,在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大学外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做出积极探索,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大学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外语课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长期性、灵活性、互动性、应用性等特点。
      (一)长期性
      对于大学外语课程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多数院校只安排三个学期,剩余时间更多是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也因为其他工作、科研压力而无暇关注学生的外语学习进度、学习状态。而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则可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教学流程、教学资源更多样,实现学生时时、处处可学习,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外语知识之间形成了高度融合,保持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延续性。
      (二)灵活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及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灵活地为其提供外语学习资源。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但是教材受出版周期及篇幅限制,可能存在内容滞后,难以全面反映学科知识的现实变化等问题,也无法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分层教学资源。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丰富的线上资源则可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可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分层教学资源,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性。同时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全面整合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特点,灵活地根据学情重塑教学流程。此外,学生需要进行课前及课后的线上自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进行灵活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互动性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平台教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混合式教学强调教、学同等重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对线上平台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设计,推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一个微写作任务,并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在线完成写作任务后可获得平台对写作文本的及时评阅反馈。而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以此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意识与能力。
      (四)应用性
      进入大学阶段,外语教学已经不仅仅以知识讲解为主,而更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且趋向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布置课前线上预习任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输入,节省了传统课堂上进行基本知识技能讲授和操练的时间,在课堂上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时政热点分析和中西文化价值对此等语言运用层面,从而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术语表达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社会时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强化思辨能力,为其恰当地处理专业事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奠定语言文化基础。
      二、大学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应用以及课后评价反思,具体又可分为课前输入、课中知识内化及应用、课后评价及反思三个环节。
      (一)课前自主学习——线上完成
      课前自学环节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结合自身情况,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自主进行课程预习,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课堂学习的高效开展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课前预习主要通过线上开展。为了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做好学生课前线上预习内容的设计工作。学生课前预习内容是什么?何时完成?如何检测完成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充分考虑。对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结合教学目标、实际学情、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在学习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清单,指明学生需要完成的数字课程内容,推送微课、慕课、PPT、音视频资料等补充材料,说明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的重要前提。
      (二)课中内化应用——课堂完成
      课中内化应用阶段又被称为课中促成阶段,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关键阶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如果脱离客观情境,学习者则难以真正获取知识。知识的获取过程,需要情境中的人物、场所以及事物等因素的协作活动的支撑。课中促成阶段又可分为知识内化、知识迁移应用两个环节。在知识的迁移应用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应用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并引导学生逐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