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150 点击: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进,将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要想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巧妙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有效的教师话语及思维导图等工具的辅助。
  关键词:有效教师话语;思辨能力;思政教育;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唐秋园(1983-),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等相关课程。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话语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展开分析。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学生数量较多,课程中包含西方文化,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强化中西方文化对比,通过有效的教师话语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认真设计教师话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力,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
  Cazden将课堂话语分为课程话语、控制话语和个性话语,并指出课堂话语具有命题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和表达性功能,因此教师课堂话语除了彼此沟通作用外,更隐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义。Coulthard认为,教师课堂话语主要体现了师生之间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他强调,教育、文化、制度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课堂话语应当从 课程、教师控制和学生认同三方面进行建构。Art Graesse認为,致力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都是有必要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应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因此,为了让教师话语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前,应给学生提供一张任务清单,清单呈现了新课中的重点内容及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明确重点,也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管理。下表为《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部分单元内容汇总表。
  二、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师话语特征
  (一)高质量教师话语
  课堂话语质量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五个维度来衡量。大学英语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材料中有关中西方经济、社会、历史方面内容的讲解及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学生为了追逐国家、个人的梦想而勇于奋斗,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
  (二)多模态阅读教学及体裁结构
  多模态阅读教学主要有五种模态组合,口语模态是主要模态,它与图像、书面语、动画 、音乐相组合。口语具有即时交际性、移位性、精确性、抽象概括性等特征,图像具有完整性、形象逼真性、精细具体性等特征,两者都能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不同模态类型之间相互协同可构成实现多模态话语。大学英语阅读课主要通过视觉模态的运用,如使用PPT或者视频以及教具等,师生、生生在课上展开互动。同时教师需要用表情、手势、动作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灵活生动的语言环境。教师在教室中走动、教具的使用、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师生的目光交流和手势等,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图像、手势和动作普遍被认为是对“真正的事情”的列举说明,其实它们的作用远远超过辅助,而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张德禄提出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把实景亲身经历、概念化与理论化、辩论讨论、实践应用设定为多模态教学必要成分,是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其中,“问题与讨论”出现在实景亲身经历之后,“辩论讨论”出现在“实景亲身经历” 或者“概念化和理论化”之后,其他成分没有出现顺序的限制。这种模式结构符合大学英语阅读课的培养目标,即重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抽象思维、独立思考和形成独到见解的能力等。
  三 、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师话语建构策略
  (一)师生课前互动环节的语境建构策略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中,需要在课前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构建多模态语境,主要包括教师对相关思政教育资源进行选取与对文本整合和运用,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且整理课前预习环节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能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并借助语言知识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升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为了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融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同时提供presentation 视频讲解,视频内容主要涉及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评价。学生可以获得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提升自己。
  (二)大学英语阅读课中思维导图和有效提问策略的运用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批判性评价,是读者基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评判标准、信念准则对阅读内容作出评价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把大学英语阅读课的相关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除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支持。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互动合作语境,例如将传统教学中的读、写、译转变为思、辨以及创新,使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次,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思辨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用到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相关技能,教师通过阐述、分析、评价、推理等信息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并内化为行为习惯,这样可以大大调动起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种模态语境的建构,给学生创设更加真实、具有体验感的学习环境,并且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拥有质疑的勇气,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卢正芝、洪松舟认为,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其顺序为提出问题、 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学生、学生回答、 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解答与反馈。因此有效课堂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有价值、有深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变化。例如《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文章主要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来表达对自己的爱的。通过一些联系生活的问题加上网络学习平台以及交流平台等各种技术环境,构建出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