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218 点击:
摘 要:英语读写作为英语技能中的重要输出行为,是对英语学习者技能掌握熟练度的检验标准之一。然而,传统的英语读写教学由于授课方式的限制、写作技巧与素材的融合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英语读写兴趣。在新课改教学下,如何结合多模态教学手段展开有效的读写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多模式教学法与英语读写课堂互动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多模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英语读写兴趣与写作能力的实践路径,如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设计情景教学等,从而为有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读写课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初中英语;英语读写课堂
作者简介:梁春莲,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英语课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转变随之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与以往的三维目标存在显著差别,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构建与素养的达成,如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等,以往单一的背诵记忆法、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借助带有任务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钻研,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实践方式。多模态教学法强调视觉、听觉、口语等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满足学生的多维互动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教师输出资源的转化度,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多模态教学法与英语读写课堂
(一)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教学法由Stein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情景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像日常交流一样协同多种感官共同表达意义,即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和表达。多模态是人的肢体感官与外部环境产生交流形成的不同意义,包括音视频、情景等动态资源和圖片、图表等静态资源,大脑将这些模态信息整合吸收并重新构建,将知识有效内化并灵活运用。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法,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口语模态,将众多符号、图片和视频资源等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将接收的知识与信息进行重建并有效输出。学生接收多模态的静态和动态资源后,解读资源信息并构建写作思路,在教师查漏补缺后进行写作,并在后续写作和阅读过程中进行延伸和补充。
(二)多模态教学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
多模态教学与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如上图所示。英语教师在课前发布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学生在接收资料后通过资源搜集或前期的素材积累初步拟定写作框架,这一过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又给自身的写作提供了输入性知识。在课中阶段,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出修改指导意见,查漏补缺敲定最终的写作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系列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在课后阶段,学生需要吸收、内化并延伸课堂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课外阅读,扩大写作素材的储备量。
二、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输入问题
1.学生英语词汇和阅读积累不足。英语词汇量作为英语读写的知识基础,是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首要一环。而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写作出现困难,中文立意丰富而英文写作受限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的课外读物为中文名著,英文读物阅读量明显不足,而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英语文学作品和素材(如体育新闻、文艺小品、时政资讯、经典影片等)能更好地获取语法词汇、句型语境、文章体裁等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在提升英语词汇量的基础上掌握篇章结构与段落衔接的写作技巧,故而英文阅读量的不足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词汇量匮乏。也正是由于学生英语词汇储备不足,导致其在英语写作前的语言输入环节受限,表现为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只能被动地摘抄语言要点、死记硬背而非理解语言的用途功能和运用情景。因此,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不能融会贯通而常常机械性地围绕既定素材和话题进行生搬硬套和拓展,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写作。
2.教师评价及写作技巧单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不再局限于“评”,还要体现“帮”,教师评价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的过程,显然,教师评价也是学生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知识输入功能,造成对学生的反馈建议不客观、不完整,难以使学生真正明确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
此外,多模态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充分转化多模态资源,也要求学生结合写作技巧、篇章构思等进行文章创作,而学生由于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狭窄等原因难以从英语读物和资料中获取写作技巧及英语规范表达,加上传统的写作课堂强调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练习只限于语言层面的替换,而非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的替换方法就是把you换成her或him等,这种替换与小学生临摹描红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学生在写作输出时常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写作,鲜有较为出彩的文章出现。
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匮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学有所得。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所得。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抱有这样的学习目的自然难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甚至极大地削弱了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不及其他课堂,这可能与中外文化差异有密切关联,我国学生描述事物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入,一般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自然顺序进行描述;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描述事物通常由内及外、由里及表,层层递进。我国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描述手法,于是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挫,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初中英语;英语读写课堂
作者简介:梁春莲,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英语课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转变随之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与以往的三维目标存在显著差别,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构建与素养的达成,如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等,以往单一的背诵记忆法、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借助带有任务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钻研,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实践方式。多模态教学法强调视觉、听觉、口语等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满足学生的多维互动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教师输出资源的转化度,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多模态教学法与英语读写课堂
(一)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教学法由Stein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情景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像日常交流一样协同多种感官共同表达意义,即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和表达。多模态是人的肢体感官与外部环境产生交流形成的不同意义,包括音视频、情景等动态资源和圖片、图表等静态资源,大脑将这些模态信息整合吸收并重新构建,将知识有效内化并灵活运用。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法,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口语模态,将众多符号、图片和视频资源等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将接收的知识与信息进行重建并有效输出。学生接收多模态的静态和动态资源后,解读资源信息并构建写作思路,在教师查漏补缺后进行写作,并在后续写作和阅读过程中进行延伸和补充。
(二)多模态教学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
多模态教学与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如上图所示。英语教师在课前发布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学生在接收资料后通过资源搜集或前期的素材积累初步拟定写作框架,这一过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又给自身的写作提供了输入性知识。在课中阶段,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出修改指导意见,查漏补缺敲定最终的写作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系列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在课后阶段,学生需要吸收、内化并延伸课堂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课外阅读,扩大写作素材的储备量。
二、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输入问题
1.学生英语词汇和阅读积累不足。英语词汇量作为英语读写的知识基础,是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首要一环。而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写作出现困难,中文立意丰富而英文写作受限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的课外读物为中文名著,英文读物阅读量明显不足,而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英语文学作品和素材(如体育新闻、文艺小品、时政资讯、经典影片等)能更好地获取语法词汇、句型语境、文章体裁等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在提升英语词汇量的基础上掌握篇章结构与段落衔接的写作技巧,故而英文阅读量的不足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词汇量匮乏。也正是由于学生英语词汇储备不足,导致其在英语写作前的语言输入环节受限,表现为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只能被动地摘抄语言要点、死记硬背而非理解语言的用途功能和运用情景。因此,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不能融会贯通而常常机械性地围绕既定素材和话题进行生搬硬套和拓展,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写作。
2.教师评价及写作技巧单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不再局限于“评”,还要体现“帮”,教师评价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的过程,显然,教师评价也是学生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知识输入功能,造成对学生的反馈建议不客观、不完整,难以使学生真正明确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
此外,多模态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充分转化多模态资源,也要求学生结合写作技巧、篇章构思等进行文章创作,而学生由于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狭窄等原因难以从英语读物和资料中获取写作技巧及英语规范表达,加上传统的写作课堂强调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练习只限于语言层面的替换,而非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的替换方法就是把you换成her或him等,这种替换与小学生临摹描红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学生在写作输出时常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写作,鲜有较为出彩的文章出现。
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匮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学有所得。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所得。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抱有这样的学习目的自然难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甚至极大地削弱了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不及其他课堂,这可能与中外文化差异有密切关联,我国学生描述事物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入,一般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自然顺序进行描述;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描述事物通常由内及外、由里及表,层层递进。我国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描述手法,于是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挫,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关推荐
[郭译阳] 新博物馆学视角下的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
[孙海涛 刘立伟]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
[杜卫卫]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研究
[曹瑞瑞]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竞争元素构建与实践
[曹爽 张金辉] 关于构建军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付涛 邢敬文 马红] 西方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刘利华] 多维视角下的兔子形象
[罗熙] 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性定位及优化措施构建
[魏龙吉] 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体系研究
[王瑀 蒲姝] 真实性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文化失忆的解决策
[张喆]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雪]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
[赵曙亚] 国际化视角下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祝瑜晗 刘圣源] 基于因子分析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根指标综合评价体
[朱畅] 基于《公司法》构建有效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