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020 点击: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活动从专员向着全员转化,从课程育人转化为全课程育人。本文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意义,并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挖教材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组织课外活动、提供教学保障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作者简介:漆晨(1986.0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英语课程有着覆盖面广、跨度大、学时长的特点,也是直面多元社会思想的一门课程,涉及关于中西方思想、文化、政治方面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意义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大学生面临的信息更为复杂,其思想更加需要正确的引领。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关注重点在于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育,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为学生讲述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之课时有限,在思政教育上存在缺失。另外,大学英语采用的教材内容多是选自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新闻、报刊评论等,主旋律也是弘扬的英美文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源源不断接收西方文化的熏陶,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从本质来看,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其中的语言技能,也要学习其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视听说内容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英语教师必须要主动挖掘其背后的思政元素,为学生讲述视听说内容中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创新思维,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视听说课程内容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也是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措施。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能否与课程思政得到很好地融合,关键在于教师。要确保课程思政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育人责任,能够精准把握好思政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入校后,英语教师应当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思考激励者,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高校方面,一是要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高校英語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视听说课程来看,尽管讲述的是视听说内容,但英语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来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英语教师在开展视听说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完善学生品格,加强三观引导。英语教师需主动挖掘视听说材料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学生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提供正面引导,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产生创新精神。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教师主动学习,掌握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肯定的是,英语教师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发自心底的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主动凝聚职业精神,用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来影响学生,努力提升学生学习视听说课程的兴趣。教师还应当以身作则,发挥行为示范作用,在视听说课程中,不仅要教授好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成为学生喜欢的魅力型教师。
(二)深挖教材的思政元素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视听说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当以教材为主要内容,教师要深挖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寻找教材中的各类显性与隐性思政元素,寻找视听说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习视听说内容的同时能够接收思政内容的熏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补充一些思政素材,以更好地达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另外,在目前的视听说教材内容中,更多地是来自于英美国家的资料,尽管其语音更为规范,但介绍的是国外的新技术、新想法与新观念,很少涉及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行业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全程渗透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教育内容,比如我国的行业文化、道德内容,通过内容的优化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教育目标结合,补充视听说教材在思政教育内容上的不足。还可在视听说内容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强化德育为先的意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视听说课程的学习中,才能真正实现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境界。教师需要树立德育为先原则,不能直接的在视听说课程中穿插思政元素,而是要巧妙融入思政内容,根据大学生的接收特点来拉近师生距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接收形式,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视听说课程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来改革视听说课程。
2.在课堂设计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除了挖掘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之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也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改进课程设计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视听说课堂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当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与体验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听说机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专业素养,打破当前的视听说课程教学禁锢,重构教学过程。具体来看,应当将视听说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挖掘阶段、课中融入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在课前挖掘阶段与课后巩固阶段,要增加与思政相关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主题活动的同时能够感知思政元素的熏陶。在课堂上,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引导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场景,在职业场景中养成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课后,梳理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做出系统化的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帮助学生反思、巩固思政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作者简介:漆晨(1986.0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英语课程有着覆盖面广、跨度大、学时长的特点,也是直面多元社会思想的一门课程,涉及关于中西方思想、文化、政治方面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意义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大学生面临的信息更为复杂,其思想更加需要正确的引领。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关注重点在于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育,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为学生讲述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之课时有限,在思政教育上存在缺失。另外,大学英语采用的教材内容多是选自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新闻、报刊评论等,主旋律也是弘扬的英美文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源源不断接收西方文化的熏陶,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从本质来看,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其中的语言技能,也要学习其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在大学英语视听说内容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英语教师必须要主动挖掘其背后的思政元素,为学生讲述视听说内容中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创新思维,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视听说课程内容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也是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措施。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能否与课程思政得到很好地融合,关键在于教师。要确保课程思政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育人责任,能够精准把握好思政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入校后,英语教师应当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思考激励者,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高校方面,一是要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高校英語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视听说课程来看,尽管讲述的是视听说内容,但英语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来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英语教师在开展视听说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完善学生品格,加强三观引导。英语教师需主动挖掘视听说材料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学生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提供正面引导,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产生创新精神。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教师主动学习,掌握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肯定的是,英语教师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发自心底的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主动凝聚职业精神,用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来影响学生,努力提升学生学习视听说课程的兴趣。教师还应当以身作则,发挥行为示范作用,在视听说课程中,不仅要教授好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成为学生喜欢的魅力型教师。
(二)深挖教材的思政元素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视听说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当以教材为主要内容,教师要深挖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寻找教材中的各类显性与隐性思政元素,寻找视听说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习视听说内容的同时能够接收思政内容的熏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补充一些思政素材,以更好地达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另外,在目前的视听说教材内容中,更多地是来自于英美国家的资料,尽管其语音更为规范,但介绍的是国外的新技术、新想法与新观念,很少涉及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行业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全程渗透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教育内容,比如我国的行业文化、道德内容,通过内容的优化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教育目标结合,补充视听说教材在思政教育内容上的不足。还可在视听说内容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强化德育为先的意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视听说课程的学习中,才能真正实现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境界。教师需要树立德育为先原则,不能直接的在视听说课程中穿插思政元素,而是要巧妙融入思政内容,根据大学生的接收特点来拉近师生距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接收形式,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视听说课程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来改革视听说课程。
2.在课堂设计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除了挖掘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之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也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改进课程设计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视听说课堂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当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与体验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听说机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专业素养,打破当前的视听说课程教学禁锢,重构教学过程。具体来看,应当将视听说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挖掘阶段、课中融入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在课前挖掘阶段与课后巩固阶段,要增加与思政相关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主题活动的同时能够感知思政元素的熏陶。在课堂上,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引导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场景,在职业场景中养成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课后,梳理视听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做出系统化的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帮助学生反思、巩固思政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相关推荐
[杜卫卫]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研究
[陈诗敏 赖水芬] 桂林市初中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姚琨] 中国文化传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戴宏军 王晓军] 边疆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李富娜 杨林伟] 艺术设计类教学中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
[罗熙] 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性定位及优化措施构建
[尉桂英] 反思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肖利平 全腊珍] 教学系统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袁清]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朱丽蓉]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丽丽] 谈高中体育课程观念转变与实践
[崔春玲] 新课程教育理念如何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夏雪芹]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研究
[孙铁鸿 韩晓瑜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的思考
[彭晨 许昕]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