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703 点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表现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既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科学合理地教学,又顺应了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呈现出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以小学三年级语文统编版教材作为载体,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将表现性学习融入课堂的内涵及现状,探求实施表现性学习教学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从而创造出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现性学习;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9-0031-05
  表现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实践的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在语文应用的新领域,而语文表现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语文情境中通过表现活动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表现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将语文学习的成果以及自身内在良好的核心素养进行充分的外化展示,达到“学以致表”的高级学习阶段。同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现象,在语文课堂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积极鼓励学生去“表现”,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从而实现课堂高质量化的教学。
  一、 小学阶段语文表现性学习教学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具有相当深刻的内涵。
  (一)学生层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而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素养发展得到一定的外部显化,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建构思路。因此,在当今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则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为整体语文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在小学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将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学生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全新探索,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儿童是天生的“表现者”,他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乃至学习过程中,从所遇到的人或事中提取相应的元素,进行相关的“表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应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是积极性的,所以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相关方面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针对教师所布置的表现性任务能够做到积极完成,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其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寓教于乐”中做到理解并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表现的信心。
  (二)教师层面
  第一,有利于缓解教学压力。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使得小学课程的难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加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可通过表现性任务的课堂教学,能够展示出自己的“表现欲”,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解课本上的一些重难句的含义理解时,学生能夠在小组的集体帮助下,做到迅速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信心,做到热情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第二,有利于打造高效化的课堂。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为教师打造出高效化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从而能够做到积极回应教师的互动教学,使得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交流,进而促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高质量化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因此,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双方而言都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 小学阶段语文表现性学习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在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过程中,由于表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出现的新兴性,使得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以及教师的发展。下文旨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相关的现状探究,深入发掘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学习以及表现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难题。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压抑,学生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害怕表现,怕自己出错被教师指责。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表达欲的发展与提升。而在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在多媒体上放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PPT,并在黑板上将重点知识进行板书,让学生将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在书本上誊写,由此完成一节课的语文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对这种过于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模式,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相关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