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142 点击:
  作者简介:汤琦(1996~),女,汉族,江苏金坛人,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摘 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评价可以使教师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家校社联系的紧密。这就需要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灵活化的评价形式实现分层评价与个性评价,促进“双减”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8-0062-04
  除了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内容,我们还需要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灵活开放的评价形式来完善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及进一步加强“双减”背景下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可以修改并优化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为“减负增效”赋能。
  一、过程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实践性作业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最后呈现的作业成果,以分数、等第、勾叉等单一方式对学生的努力作简单的反馈,这样只关注到了语文实践性作业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无法从评价中获取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而且无法从评价中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捕捉不到正向积极的情感价值,与其他同学、老师分享的欲望大大降低,这样的结果性评价是封闭的、静态的,缺乏生长的空间。同时结果性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缺乏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不再处于主体地位来进行思维的碰撞,师生之间也没有足够的双向互动,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也就不能及时调整后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评价不但没有成为帮助师生共同发展的阶梯,反而成为限制他们飞翔的高墙。
  而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可以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出发,关注学生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前的准备情况、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中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后的反思改进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围绕困惑展开的思考、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等,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同时“双减”背景下,学生在校就能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为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同学展开全程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前,评价主体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作业任务的理解、预计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等出发,进行初评。例如根据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人物形象”和“书签”设计的语文实践性作业,可以通过学生是否已经在完成作业前充分了解了书签这一集文学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中华文化传承载体,是否已经充分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刻画描绘的人物形象,并汲取到人物品质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否已经通过交流确定以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开展作业活动等。在作业的准备阶段展开评价,教师可以较好地把控语文实践性作业,使其向正确的“航线”行驶,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开始走弯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真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内驱力,为完成阶段打下基础。
  在学生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作業遇到问题时所进行的思考、所采取的措施、获取帮助的途径等进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是否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各项潜能,使得各个能力和品质的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完成《竹节人》一课的语文实践性作业时,评价主体可以着眼于学生是否了解了“竹节人”这一象征先辈智慧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中获取文化自信;是否不断修改“制作指南”,疏通逻辑,规范语言,通过文本转化,培养提炼统整信息等语文综合能力;是否在实践中体会课文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乐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并由“感受美”向“创造美”进行自然的过渡。
  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实施阶段是过程性评价的关键,师生双方都从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反馈既能及时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修改并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为“减负增效”赋能,又能让学生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在学生完成语文实践性作业后进行的评价并不意味着本次作业的结束,而是代表着另一种开始。评价主体通过观察、评估在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他人、社会的互动情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学生从中自我审视,抓住评价语中教师递过来的“梯子”继续向上攀登,进行反思重构,一些先前可能忽略掉的奇思妙想,也会在评价反馈中,由模糊变为具体,由分散变为集中。(表1)
  学生可以在原本实践性作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精进,并且进一步向下扎根理解课文,向上生长培养关键能力。例如“种子进化论”语文实践性作业中,学生在一系列栽种、培养、观察后完成了相关思维导图,经过教师的跟踪记录和评价反馈后,学生在原有的成果基础上了解到,除了表述流畅生动以外,更需要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以一定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将植物的生长过程表达出来,这样的评价不仅为接下来学习观察日记打下了基础,而且能让学生感受脚踏实地、躬耕田野的“工匠精神”。
  因此,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借助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动态过程,重视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得出的思考结果,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切实落实了“双减”政策。
  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