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067 点击:
课题项目:文章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小学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0530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颖(1976~),女,汉族,河北高碑店人,高碑店市昌盛路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德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实施劳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以及劳动素养,促使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为根本,阐述了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种植生产项目;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015-04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总目标中强调“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以劳动素养培养为基准的小学劳动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体验。如今很多学生缺少亲近自然、接触植物、接触农业种植的机会,甚至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他们在家庭中很少有真正的作物种植体验。那么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就应当融入农业生产种植等实践性劳动,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历经作物播种、植物生长、植物收获的过程,从而感受种植、生产、收获的乐趣,并且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向的劳动意识。
一、小学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的开发
(一)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现状
结合劳动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目标:“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为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劳动实验基地,并且种植农作物已经有两年时间,也多次组织学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教师也具有相应的种植管理经验。
但是由于对实践基地整体规划尚不完善,种植作物没有相应体系,经常会出现临时安排劳动实践活动的情况。虽然劳动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专项的劳动教学,但是学校缺乏专职的劳动教师且兼职教师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多注重本学科教学忽略跨学科教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多数学生不会种植作物,而教师没有重视过程性教学只注重结果,摆拍、晒成果的劳动教育实况较为常见,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劳动教育效果较低,教师教学劳累。
此外,学校已经使用冀科版小学劳动实践教材,但仅有五年级丰收年节里忙秋收,六年级我们的小菜园两处内容涉及种植生产劳动,单一化内容无法让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由于种植类作物生长周期较长、耗时较多,需要持续性地学习与实践,学生深入、系统地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条件不足。以上的种种情况导致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实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开发原则
1. 丰富性
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丰富性原则,是落实劳动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低、中、高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丰富的劳动内容,并且通过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要避免单一化劳动技能的训练以及劳动知识讲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种植体验、掌握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价值。
2. 过程性
过程性是指在种植生产劳动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劳动方案运用于实践中,以思维引领操作,灵活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在种植生产劳动活动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以及全身心参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订种植计划、撰写观察日记、做好种植维护安排等,使学生在掌握种植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发现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3. 反馈性
反馈是种植生产劳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具有评价、激励作用。教师可在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后,运用多种评价指标对活动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着眼于学生、家长以及自身,运用学生个人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整体评价、家长反馈评价等多种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要注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感悟,切实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三)种植生产劳动的项目活动开发
1. 项目定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近大自然、经历种植过程并且认识相应的劳动工具,学到相应的种植知识。借助种植项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进取能力以及珍惜节约粮食的意识,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 项目标准
以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开发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常见蔬菜的名称、外观、吃法以及具有的营养价值。通过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在基地中劳动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所涉及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实践过程中也可引入区域内传统文化知识,最后再开展相应的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项目内容
低年级:结合低年级学生特征,通过儿歌、谜语、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在唱歌、游戏、交流中学习相应的作物种植知识,认识常见的工具,并且了解播种、种植、收获等不同环节。同时,要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运用观察的方式,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农作物。
作者简介:刘颖(1976~),女,汉族,河北高碑店人,高碑店市昌盛路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德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实施劳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以及劳动素养,促使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为根本,阐述了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种植生产项目;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015-04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总目标中强调“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以劳动素养培养为基准的小学劳动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体验。如今很多学生缺少亲近自然、接触植物、接触农业种植的机会,甚至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他们在家庭中很少有真正的作物种植体验。那么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就应当融入农业生产种植等实践性劳动,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历经作物播种、植物生长、植物收获的过程,从而感受种植、生产、收获的乐趣,并且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向的劳动意识。
一、小学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的开发
(一)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现状
结合劳动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目标:“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为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劳动实验基地,并且种植农作物已经有两年时间,也多次组织学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教师也具有相应的种植管理经验。
但是由于对实践基地整体规划尚不完善,种植作物没有相应体系,经常会出现临时安排劳动实践活动的情况。虽然劳动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专项的劳动教学,但是学校缺乏专职的劳动教师且兼职教师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多注重本学科教学忽略跨学科教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多数学生不会种植作物,而教师没有重视过程性教学只注重结果,摆拍、晒成果的劳动教育实况较为常见,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劳动教育效果较低,教师教学劳累。
此外,学校已经使用冀科版小学劳动实践教材,但仅有五年级丰收年节里忙秋收,六年级我们的小菜园两处内容涉及种植生产劳动,单一化内容无法让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由于种植类作物生长周期较长、耗时较多,需要持续性地学习与实践,学生深入、系统地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条件不足。以上的种种情况导致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实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开发原则
1. 丰富性
农业种植生产劳动的丰富性原则,是落实劳动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低、中、高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丰富的劳动内容,并且通过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要避免单一化劳动技能的训练以及劳动知识讲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种植体验、掌握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价值。
2. 过程性
过程性是指在种植生产劳动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劳动方案运用于实践中,以思维引领操作,灵活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在种植生产劳动活动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以及全身心参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订种植计划、撰写观察日记、做好种植维护安排等,使学生在掌握种植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发现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3. 反馈性
反馈是种植生产劳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具有评价、激励作用。教师可在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后,运用多种评价指标对活动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着眼于学生、家长以及自身,运用学生个人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整体评价、家长反馈评价等多种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要注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感悟,切实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三)种植生产劳动的项目活动开发
1. 项目定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近大自然、经历种植过程并且认识相应的劳动工具,学到相应的种植知识。借助种植项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进取能力以及珍惜节约粮食的意识,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 项目标准
以学校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开发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常见蔬菜的名称、外观、吃法以及具有的营养价值。通过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在基地中劳动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所涉及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实践过程中也可引入区域内传统文化知识,最后再开展相应的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项目内容
低年级:结合低年级学生特征,通过儿歌、谜语、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在唱歌、游戏、交流中学习相应的作物种植知识,认识常见的工具,并且了解播种、种植、收获等不同环节。同时,要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运用观察的方式,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农作物。
相关推荐
[吴占春] 福建莆田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
[黄素梅]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赵爽] 小学语文中经典诗词教学问题研究
[王玉荣]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康丽丹]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学问题研究
[周文国]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教学策略问题
[陶慧敏]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樊雅琴]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刘建兰]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
[杨文华]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王宝华]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宋慧娜]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萨仁高娃] 论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