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242 点击:
  作者简介:李狄勇(198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与人们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其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也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影响,大部分学生与教师都更为关注数学考试成绩,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意识,没能够借助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文章立足情境教学视角,首先讨论了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内涵,也对造成学生能力缺失的主要因素展开了讨论,随后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展开了深入思考,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076-04
  一、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强调,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終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能够有效建立起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数学视角了解更多事物的运行规律。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知识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现实事物,并深入探索社会、文化、科学以及工程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内涵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指数学表征,也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学语言,如图形、模型、文字以及符号等,对事物之间的数学规律与概念展开分析,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启发,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这一能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通常以较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形式存在,而在进入高中之后,便要求学生不能再依靠简单的公式套用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操作转换、交流表达等方式,对现实生活事物进行描述,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并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数学公式概念,同时还需要采用情境创建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立足学科视角对更多现实事物展开探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水平。
  三、限制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学习态度较为被动,问题解决意识淡薄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其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习惯于遵循教师安排解决相关问题,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仅是从知识角度进行思考,并未将数学知识经验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其中的关联性。如此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中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发展目标,却没有同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发掘与拓展,学生对知识缺乏良好的探索欲望,也没有能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因此,导致学生往往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却没有考虑其中的深层内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培养。
  (二)教学模式僵化刻板,忽视教学情境创设
  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关注到更多知识信息,同时还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根据自身现实需求对知识展开更多维度的探索。因此,好的课堂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整体性的提升。
  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就是一味围绕所谓的“考点”“重点”与“热点”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探索,并未将现实生活中的职业、生产、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场景融入课堂之中。如此不仅无法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完整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信念,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三)课堂活动重练轻用,忽视学生认知引领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做出了解读:“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一思想强调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将其应用现实生活场景当中,以此有效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如此才能够体现现代化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
  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却违背了这一原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借助专题训练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强行记忆数学问题的解法规律,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事物创造或探究。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单纯停留在书本层面,无法有效发掘知识背后的更多原理,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创造能力培养
  “解决问题”的本质便是要求学生经历“从无到有”的思维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和图形语言来进行表达创造,以此了解更多的事物规律。也正因如此才塑造了数学学科鲜明的创造性特征,其不仅能够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同时也成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更多是引导学生展开知识概念学习,并借助不同类型的数学习题来引导学生强行记忆知识应用规律,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的关键能力。如此不仅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也并未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导致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便促进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