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092 点击:
  作者简介:刘俊杰(1995~),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方集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文章以“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为题,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教学案例的阐述,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为相关教师提供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措施;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124-04
  一、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基础,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场景,而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能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将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二、建设充满道德与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基础,涵盖了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一系列共同信念、价值观、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充满道德与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文化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强调道德伦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校园中,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宽容包容的环境,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与理解,学生之间形成友爱互助的氛围。学校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诚实守信、勤奋努力、正直诚恳等美德,激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走入歧途。
  例如,在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方面,教师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和意识。通过班级活动、校园文化节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增进友谊,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这些活动应该经过精心策划,以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共同参与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除了人际关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审判过程中深入了解法律的运作和司法公正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此外,举办法制知识竞赛和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这些举措关键在于将教育贯穿始终,即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使他们主动地投身于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起到榜样作用,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同时,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该形成教育共识,共同致力于校园文明的倡导和传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校的组织策划,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变得更加具体而生动。通过班级活动、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学生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校园人际关系得以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环境将培养出更加自觉、成熟、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班级教学
  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班级教学是一种高效而有益的教学模式,它在课堂和校园生活中巧妙地融合了道德价值观和法治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决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道德问题和法治挑战,让抽象的道德与法律原则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当讨论诚信问题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诚实对他人的帮助和自身成长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例如,在校园中营造和谐文明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选择具有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小说、寓言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深入讨论。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道德选择和成长历程,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并对善恶、责任、正义等价值观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道德决策及其后果。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上的道德困境,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或者社会中的道德争议,让学生探讨各种可能的道德选择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未来面临类似情境时做出明智的道德判断。另外,教师在实施融合教学时,要注重情境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道德抉择;在数学课上,可以讨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在自然科学课上,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等。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并将道德理念贯穿于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决策中。教师在课堂上选取有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在社会科学课程中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决策及其后果;在融合教学中创設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使学生在校园中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外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促进校园和谐文明氛围的形成与发展。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育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育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作为孩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首要场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导他们遵守家规和社会规范,为他们成为守法公民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专业的法治教育。学校应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规,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通过合理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