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344 点击:
  作者简介:费梦莹(1994~),女,汉族,杭州余杭人,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摘 要:剪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美术教学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渗透剪纸文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培养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探究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基础,就剪纸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打造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剪纸文化;小学美术;应用价值;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149-04
  一、引言
  剪纸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传承性,这点与小学美术课堂对学生技能强化的要求相契合。此外,美术教学与剪纸艺术融合,也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综合素养培育要求,有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剪纸文化时,应注意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更深邃的历史文化视角将剪纸文化更好融合进美术课堂中。
  二、剪纸文化概述
  剪纸通过花样百出的镂空创作给人们营造一种视觉审美体验,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并且通过不同的图案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我国传统节日或者婚嫁事宜中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烘托祥和喜庆的生活氛围。可以说这种剪纸是一种天然的原始艺术载体,存在历史久远,难以想象一千五百年前的人们在制作出剪纸的时候处于怎样的心境。北朝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夸张、变形的创作手法进行剪纸创作,到明清时期,大量的剪纸作品出现在宫廷、民间,花样层出不穷,工艺愈臻完美,及至现在,剪纸更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并且无论是在各地的博物馆、文化研讨中心,还是在家中的墙上都能直观感受到人们对剪纸作品的喜爱,因为剪纸文化所代表的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人们长期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
  纵观剪纸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的特点:剪纸是民俗文化中的代表符号,和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我们从一幅剪纸作品的用色搭配以及裁剪纹样上就可以看出其背后蕴藏的不同形式的民间风俗。也就是说,剪纸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很大联系,这并不是某个艺术家的个人思想的迸发,而是代表社会阶层的趣味艺术品。因此,剪纸才能够将形形色色的人的审美喜好融合到一起,制作出来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剪纸,并且还能够在不同阶层中进行保存和传承,心灵手巧之辈还能够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作,同样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
  不仅如此,剪纸作品也会随着地域的改变呈现不同的光彩,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剪纸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纳,例如,按照纹样来看,剪纸有人物、文字、花鸟等不同呈现,具体又可有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鱼鳞纹等。从其所蕴含的不同意思来说,又可以分为祈福主导、规避劝勉、跳脱趣味等。若以用途来分,大致又可以分为装饰用,就是用于张贴,比如,常见的窗花、墙花,或者嫁妆上的摆衬。又可以将其作为印染的印版,还可以作为刺绣、雕刻的底样,作为稿模设计用。从鉴赏角度来看,既可以从阴阳纹路上看其构成的立体图案,又可以分析这些内容出现在一起的深层原因,或者从色彩入手,体会其简中求繁的协调,又可从裁剪技艺来分析其中的“刀味纸感”。
  三、剪纸文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传承剪纸艺术,提升审美层次
  剪纸艺术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及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随着地域的改变,剪纸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剪纸文化,是传承我国剪纸文化的有效手段,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也为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特色学习资源。由此,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
  (二)培养创新意识,增强艺术实践
  它相比起其他的艺术,剪纸艺术的创作形式更为灵活,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及艺术鉴赏体验的同时,还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化艺术感知,激发学生创作思维的结果。同时,大量的剪纸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落实“学做合一”理念,为学习的艺术创作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这对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和创作都有促进作用。
  (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经典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剪纸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新时代的学生去传承和创新。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剪纸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感受到剪纸艺人的巧思妙用,从心底滋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剪纸文化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渗透剪纸历史,丰富文化感知
  无论是从概念理解还是动手实践来说,剪纸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有些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薄弱,行为跳脱专注力差。因此,为了让剪纸文化得以在小学生群体中获得更多受众,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并感知剪纸文化,自觉地弘扬并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教师应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相关的剪纸历史文化内容。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渊源穿插进课堂,通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环境渲染等方式逐步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浙美版小学美术《剪纸中的故事》为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民间剪纸的“艺术美”,进而自发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获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教学重点放在了剪纸特点、表现形式和用途了解上,追求理論与实践的统一。“故事”二字本身就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更多的剪纸历史故事引出来,在课堂伊始就牢牢把握学生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