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012 点击:
  摘 要:文章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通过“数学画”的运用,将学生隐性思维显性化。从读数学画、仿数学画、创数学画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度。通过画数学画能帮助学生提炼有效的数学信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数学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画;数学理解;思维可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85-04
  一、 问题提出
  随着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解决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很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没有深刻地分析思考,即使写对了算式,但求的是什么,也往往一知半解。如果遇到更难一点的数学问题更是一筹莫展。慢慢地,部分学生就缺乏学习兴趣、动力不足、方法欠缺,害怕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在枯燥乏味的教与学中,数学课逐渐演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抄写课。对目前小学低段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出现的现象,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镜花水月,读图无解
  很多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现状让人担忧,他们看不懂图形、符号的含义,对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不能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图1,很多学生看不懂也不会主动提取出已知的信息。
  (二)雾里看花,画图无法
  在读完题目后,由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观察视角不同,不能提取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来画出相对应的图形;有时学生也不知道如何用最优或最简便的方式画出图形。
  (三)水中捞月,列式无门
  画出图形后,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图形的语言转化为相应的算式,只凭着感觉做,甚至随意将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或乘除,不清楚所列算式代表什么含义。有时候图形经过变式之后,学生更是无法理解。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改善这样的学习现象,笔者反复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参考各种案例、教材,积极参加片区教学研讨活动,向资深教师学习,吸收经验和方法,提出了“图解数学”的教学策略,来初步尝试着改善、解决问题。
  二、 “图解数学”的研究策略
  “图解数学”从读图、画图、创图三个方向出发,通过采用“读数学画、仿数学画,创数学画”来构建“图解数学”的实施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图解数学”的重要性,增强画图意识;其次,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将理论学习、有效练习、合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以及练习效率;最后,创新题目类型,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促进学生的再次进步。详细的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三、 “图解数学”的实践方法
  (一)读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读懂图是画好图的基础。如果低年级教师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没有进行很好的培养,那么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想法会难以实现。所以从一、二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重视对“图”的渗透和引导。
  1. 读懂情境
  数学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幅形象的情境图。情境图中主要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等,呈现的事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息息相关,如猴子吃桃、小丑玩气球等,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理解并明白图的意思。
  如图3所示的题目只有简单的一幅主题图,没有出现有效的文字或者数字信息,对低年级的学生會显得异常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在学生充分、有序地观察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很难从静态图中感受到“跳走”这个动作,因此在新授课的时候,需要借助动态图,让学生感悟“跳走”表示数量在发生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个动作,知道“跳走”是用减法来计算。以此类推,在看到其他的静态图时,学生能自己去挖掘隐藏在其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逐渐运用数学语言规范描述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图意。
  2. 读懂符号
  在读图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符号。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整理了一些常用的符号,在平时的画图中学生会运用到。
  从一年级认识1~5的数开始,人教版教材中就用“●”表示数,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也用△、□等图形来表示数,如图4。
  再如表示加减法的符号方法,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最直观的就是看图,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图的意思,因此笔者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圆圈表示合起来、用斜线表示去掉,如图5、图6。
  3. 读懂信息
  熟练掌握乘法计算和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掌握“几个几”。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的,有的同学是逐个数的,有的是两个两个地数,通过这样的数数方法,逐渐渗透“几个几”的理念。如图7以“每份同样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二)仿图——发展数学建模思维
  在明白图的意思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方式画出图所需要表达的信息,指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并能在图中完整正确地将数学信息呈现出来。
  1. 催生画图需求
  将学生画图需求激发出来,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也许画图能帮助我解决问题”的意识。画图应该是一种主动行为,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主动需求,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画图的意识。通过画图,轻松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的乘除法一步解决问题中,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或练习中的错误率非常高,学生往往分不清什么时候用加法或乘法。因此在新授课时,在学生读完题后,教师就要求学生用圆圈来表示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如题目:“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利用图文结合方法,如图8,将数学信息直观地展现出来,“4排桌子,每排5张”就是4个5相加,用乘法。这样就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