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717 点击:
  作者简介:侯强(1984~),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起普遍关注。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同时也详细探讨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包括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支持、创新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以及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式教学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1-0089-04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育目标已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达成该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导学式教学法(Inquiry-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层次理解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然而,导学式教学法实施并非易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创新、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改变等因素都给其实施带来了挑战。因此,深入理解面临的挑战并制定明确策略应对,成为实现导学式教学法成功应用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教师角色转变困难
  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知识传递者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协助者,这对部分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项重大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然而,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需要放下“专家”身份,转为“指导者”,通过提供启发性问题和适时帮助,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这一角色转变需要教师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其需要学会如何引导,如何在学生犯错误时提供支持,如何在不损害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情感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对新的角色感到不适应或不安。因此,教师角色转变困难成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挑战。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
  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强的学习任务,同时需要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设计和评估能力的挑战,也反映了当前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不足。首先,设计优质的探索性学习任务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识别和提炼数学中的关键概念,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能够预见和应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而,部分教师缺乏该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或者缺乏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其次,导学式教学需要全面而敏感的评估系统,能够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促使其深层次理解,并提供及时反馈。然而,现有评估工具侧重于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深层次理解关注度不足,无法满足导学式教学评估需求。
  (三)学生参与积极性差
  导学式教学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独立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导学式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差,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对导学式教学的实施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教师直接指导和解答,在面对需自我探索的任务时可能会感到不安或困惑。学生可能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学习策略,如何自我评估学习成果。其次,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抱有疑虑或抵触,担心自我探索过程中出错或失败,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不满或失望。这需要教师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对自我探索的信心和兴趣。
  (四)导学式教学思路较为混乱
  通过对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现状加以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存在导學思路混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上直接要求学生学习新课,学生不了解新课内容,学习效率较低,找不到学习重点,教师出现了新课导入过于生硬的情况;第二,提问频率、时机、方式等方面有待优化,问题的启发性较低,学生很难在问题的吸引下进入导学情境;第三,学生自学方式僵化,以独立做题为主,这虽能体现出学生本位,但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学习效率有高有低,对部分学生来讲自学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弱化导学式教学的效果;第四,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方式有待转变,存在很难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实践的问题。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学生能自由思考
  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立足课堂指引学生主动求知,用以“学”为重心的育人方式代替以“教”为重心的育人方式,教师加大“导”的力度,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关注数学、喜爱数学,在此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自由求知空间,教师的身份随之改变,用学习空间建设者、自学活动组织者的身份代替知识传递者这一身份,使学生的行为、思维均更加自由,在身心无束缚的状态下激活数学思维,积极主动地探、达、践、创,进而全面发展,达成导学式教学目标。
  (二)引用多元资源,构建生动课堂
  因为导学式教学的重点是“导”,“导”的效果会影响数学教学最终的成效,加之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要结构化开发与重组,所以该教法利于数学教师引用多元资源,用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兼具的资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自学、练习。例如,教师在计划讲解与“可能性”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借助网络在课堂上引用数学绘本资源,如《猜猜看》等,构建绘本导学课堂,使学生能在绘本引领下了解“可能性”的内涵,还能用相关知识解析生活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应用能力等素养。
  (三)实现“双减”目标
  “双减”是指导教师革新育人手段的动力之一,相关政策要求教师打造低负型课堂,因为导学式教学法聚焦学情,同时一切引导育人举措均契合学情,所以学生能减轻数学学习压力,优化学习感受,调节学习心态,进而助力数学教师实现“双减”目标。导学式教学法应用范围较宽,可在数学课后服务环节彰显教育意义,例如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善用方位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在课后服务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从家到公园的地图”这个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趣味活动导学,进而达到“双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