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翠婷 字数:4982 点击: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以看出,“整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笔者尝试着眼单元整体教学,统整单元语文要素,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语文要素落地生根,体现学科素养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后习题;语言特点;阅读链接;写作图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可见,“整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

在单元整体视域下,如何通过统整单元语文要素提高单元教学效果?以统编版四下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笔者整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设置单元大情境“畅聊可爱的动物朋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我眼里的小动物”“我心中的小动物”“作家笔下的小动物”“我笔下的小动物”。通过探究统整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策略,有效实施学习任务,旨在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一、借用课后习题,认知以结构阅读图示化

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参照和借助课后习题,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状物散文,紧紧围绕动物的特点来描述,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但学生对文本脉络不够清晰,缺乏立体化,所以笔者借助课后习题,采用结构阅读的教学策略,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的思维导图来呈现文本,通过结构阅读让学生经验和学习内容建立有意义的联结,很好地梳理文本脉络,整体认知动物的特点。

如学习《猫》的特点时,借助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文本,不难梳理这样的思维导图,这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通过结构阅读将整个文本的脉络一目了然地展现在眼前。在教会《猫》思维导图的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完成《母鸡》和《白鹅》的思维导图,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教学时采用结构阅读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地完成任务一“我眼里的小动物”,理清状物之序,简洁地概括动物的特点。

二、巧用语言特点,情感以语境阅读体验化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同一主题语境的特点,学生的情感体验源于文字,教学中通过语境阅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通过结合自己的经验发展起来,在经历理解、欣赏中加深和升华。

如《猫》一课,到处可见老舍通过善用口语来表达对猫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如何破译这个方法呢?以《猫》的第2自然段为例,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师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当老舍,老师当邻居,以生活化的语言聊起猫儿来。在聊天中,学生顺其自然地把老舍口语化的文字脱口而出,而不是师生来回机械地读,不是来回嚼碎地品,老舍语言文字的特点就如同雨水般沁入学生的心田里。

“复沓”是加深学生情感的深度体验的有效策略,往往聚焦在课文情感的转折点。又如《母鸡》一课,抓住老舍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笔者创设“投诉信”“表扬信”的情境中,采用复沓策略让学生在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品味诵读中,学生对“母鸡”及“母亲”的情感不是平面滑动的,而是如登山一般不断攀上的。笔者采用语境阅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完成任务二“我心中的小动物”,探寻语言之妙,体会作家对动物的感情。

三、善用阅读链接,思维以比较阅读深度化

执行单元整体教学,指对教材可用文本资源进行一系列整合。教学时善用阅读链接,比较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前后勾连,调动学生思维的分析、提炼、归纳、演绎等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高阶思维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多篇阅读链接,通过比较阅读,有效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迁移,更深入地体悟作家的表达效果。笔者梳理了本单元三种比较:第一种比较三篇课文的表达方式,第二种比较同一作家对不同动物的表达方式,第三种比较不同作家对同一个动物的表达方式。

如学习《猫》一课,在教学中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作者采用了“特点+事例”和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笔者采用比较策略,以表格作为支架,让学生与“阅读链接”中夏丐尊和周而复描写猫的片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作家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相同,此乃第一步。第二步,学完《母鸡》一课后,以表格对比《猫》和《母鸡》两篇课文的结构、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笔者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完成任务三“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体悟表达之效,提高思维之深,并为习得做好铺垫。

四、巧用写作图式,表达以关联阅读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