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练雅婷 字数:5373 点击:

【摘要】多元文化是当今低龄孩童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粤语童谣是岭南民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将粤语童谣引进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对加强儿童口语表达、传承粤语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语童谣为例,探析在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开展粤语童谣教学,通过剖析粤语童谣中的词汇特征,对传统粤语童谣进行编写,将粤语童谣与儿童语文写话相结合,让孩童在粤语童谣的滋养中感受另一番语文风味。

【关键词】粤语童谣;低段语文课程;词汇特征;写话表达

引言

童谣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和影响功效,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交错中愈来愈明显,粤语童谣陪伴着世世代代广东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对岭南孩童的思想模式、价值导向、口语表达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规模扩大,大批外来人口迁移进广东,新生代的广东儿童已经不会讲粤语,粤语童谣逐渐失去了对孩童的教育地位,孩童对粤语童谣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特定称谓缺乏相应的认知,粤语童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本文试以粤语童谣为例,探索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童谣教学的开展,利用粤语童谣与语文课堂相似的元素,互相融合,帮助孩童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在童谣学习的体验中,学会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一、提取粤语童谣的多元词汇

(一)时间词的使用

在粤语童谣中,有不少描述时间的名词,笔者在语文课堂中将引导学生将这些时间名词的粤语表达与现代汉语进行转换,使学生能够在粤语童谣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例如:《月光光,照地堂》中提到的“听朝阿妈要赶插秧”中的“听朝”,就是明天一早的意思,表示的是自然的时间节点,学生从“阿妈赶插秧”这一劳作可猜出时间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粤语童谣中有关时间的表述,学生在学习“听朝”这一词汇时,笔者将学生把“朝阳”的“朝”相联系,感受粤语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让学生熟知中国古代表示早晨的词就是“朝”。

《大食懒》这一首粤语童谣中唱到:“大食懒,起身晏。洗冷水,食冷饭。”其中,“晏”字在粤语的表达中有“晚”的意思,一般表示中午或下午。孩童在学习这首粤语童谣的过程中,通过“懒”字理解这句童谣表达的是儿童起床的时间很晚,这种表达方式与普通话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别。在低段语文课堂中,通过学习粤语童谣,扩充孩童有关时间表达的词汇,更有助于孩童从小形成正确的时间意识,同时也让孩童了解到时间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二)粤语童谣中的名词使用

笔者在教授《排排坐》这一课时,总结出这一首粤语童谣涉及到的物体。“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葡突。葡突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屋顶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萝盖。萝盖圆,买只船。船度有个番鬼仔,嘻嘻笑道好好睇。”其中,“地堂”“槟榔”“子姜”“葡突”“猪肚”“牛皮”“菱角”“马鞭”“屋顶”“箩盖”等词都是描写以前广府人民生活场景中的物体,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菱角”“子姜”“葡突”都是传统节日中经常出现的食物,但是新生代的孩童对此类事物均没有听过。笔者在语文课上通过将这些名词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童重新认识生活中日益陌生化的事物,为孩童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让孩童重新认识生活,为语文素养的提升积累素材。

(三)粤语童谣中的动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低年段的学生常常把握不住动词的正确使用,往往将错误的动词与名词搭配使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固定化的混乱。粤语童谣中包含了大量的动词,并通过朗朗上口的音韵与名词形成巧妙的搭配,根据这一特征,摘录部分粤语童谣进入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以儿歌的形式学习正确的词语搭配。

《煮饭仔》中的煮饭,《打马仔》中的骑马,《买荔枝》的摞锁匙(拿钥匙),《点虫虫》中的摘荔枝,《醒目仔》中的计数(计算)、弹琴等,这些动词的接收对象多数是儿童。由于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的抽象思维,而粤语童谣中的动词将这些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化思维,在语文的学习中,更加容易掌握动词的搭配。

二、粤语童谣辅助儿童写话表述

杜威提出:“成人心目中精确的与系统的经验对我们拥有的价值,主要在于依照孩子生活直接所表现的那样来解释它,而且还不断对它进行指导与引导。”粤语童谣是一种孩童的语言,童谣的流失,也意味着孩童的语言正逐步走向下滑的路。在低段语文课堂中教授粤语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