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容娇 字数:4959 点击:

【摘要】语文科目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文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因此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文化自信的心态,使学生在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后,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基于这一需求,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将此作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传承的见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有助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也能够使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此外,还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因此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平时真实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提高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占比。

一、深入研究与扩展教材

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与心理状态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课本中的内容基本上都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作品也往往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感情。基于这一特点,在课堂中融入具有传统文化的作品,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自信。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中,作者对秋天的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本内容讲授的基础上,拓展课本,要求学生思考一下,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天的。教师应该基于课本,但是又不受限于课本,通过对课本的扩展,使学生在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教师所拓展的传统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中注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在更全面地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先采用“飞花令”的形式,让学生飞含有“秋”字的诗句,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然后让学生先思考“秋天”在古诗人的笔下大部分代表了什么含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看到关于“秋天”的诗句时,能够大概知道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以后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文技能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技能方面的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禁锢。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中,课本详细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有些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模式化地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作者是谁,而没有其他的拓展。但是在“大语文”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习这篇课文时,在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激起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各自家乡的春节习俗,还可以进一步由春节延伸到其他传统节日,用思维导图或绘本的形式制作出中国传统节日及各地民风民俗的精美图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文化自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课本,更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课本,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体系化,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及时创新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兴趣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事半功倍。

三、注重古诗词的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瑰宝,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是学习传统文化最明显的体现。古诗词不仅蕴含了上千年来优秀的精神内涵,而且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古诗词通过文字记载了百年前或千年前诗人的情感,能够使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学习诗词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中,了解当时诗人的遭遇,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