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杞贤 字数:4832 点击:

【摘要】生本课堂是“以生为本”这一新教育理念贯彻落实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具有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加强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课堂的创新性与开放性,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助其塑造良好的个人价值观及学习品质,切实增强高中生的综合性政治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基于教育系统的创新型变革,对构建高中政治生本课堂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程实施备受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追求以学生为教学之本的理念背景下,构建生本教学课堂旨在为新时期高中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政治教学服务,以满足其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达到高中生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及政治核心素养切实提高的教学与培养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应把握教育系统变革的这一契机,构建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生本课堂。

一、更新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树立以生为本的新教

学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渗透至教学实践之中,影响着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完成教与学之角色的相互转变,将政治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让其能够享有自由地学习、探究与发展空间。

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学时,对班级内现有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角色(如人大代表、选民、人大常委会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由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首先,由人民代表制度的由来作为课堂导入,在谈及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背景时,许多学生心潮澎湃,想要发表自己的感想,于是教师顺势展开了本节课的讨论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由专门的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整理,有的学生选择研究我国公民选举权的相关内容。在讨论分享环节,个别学生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本地人大代表选举时进行投票的光荣经历,而个别学生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想与建议,即人大代表选举活动宣传力度应当增强,才能进一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最后,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言论价值的基础上,呼吁学生多多关注政治活动,妥善、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高中阶段是学业生涯中对未来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节点,处于此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理性的思维与相对健全的人格,在行事、学习或与人交往时会产生较强的自主性意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能力特征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社会性经历。

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第二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时,为学生引进了“数字经济”的含义,从经济四要素的角度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作用,以及如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措施。通过播放视频《东算西算》来展示“东数西算”在数字经济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讲解其实施的时代背景、必要性、意义和作用,通过微课中预留的问题,鼓励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思维发散,进行自由讨论,为加深学生对数字经济知识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经由小组讨论概括总结这项战略布局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实际问题角度出发,找到分析的突破口,思考怎么解决东数西算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与教师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别扮演着被动学习者与主动教学者的角色,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构建的生本课堂主张双方角色的互换,,即注重学生在教学期间的主体性地位,基于此,在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时,高中政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更为科学地设定知识内容的高度,以构建更为高效的生本课堂。

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二节“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时,针对现阶段部分学生沉浸于快餐文化许久,未曾真正接触与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丽这一问题,在教室内为学生举办一个小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将教室大致分为五个区域,分别设置我国优秀书法作品的展区、我国优秀国画作品的展区、民族传统服饰展区、历代陶瓷艺术品展区、书画装裱区。在为学生讲解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兰亭序》作为背景音乐,烘托课堂教学氛围,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随后,运用电子白板展示了线上藏馆中的《兰亭集序》临本图片,让学生观察其遒劲的笔力与逸然的用墨。除现场展示能够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瑰丽的作品之外,还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思考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许多封建且糟粕的东西,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这一现象并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学生便能够自觉地将其所处的现代社会中所有的文明规范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在对比和分析中得以生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与文化价值观。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