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艺聪 字数:6723 点击:

[摘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工作的核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加强小学德育管理提出了建议,旨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打造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实践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并不断传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年纪小,是道德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对学生优秀道德素养的养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让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让其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下面结合当前小学阶段德育管理的现状,对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做了探究。

一、加强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不可忽视。作为一个文化深远、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国的德育教育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髓。传承优秀传统,发扬中华文化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意义重大。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可以将我们的国家精神发扬下去,以此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第二,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视频、游戏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上流行的很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思想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这个阶段是最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的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并随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第三,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品质和人才素质成为社会将来各大中小企业择人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会能够运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以此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目前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思想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情况下,德育教育未发挥出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效。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和社会过于注重学生学历,导致德育的重要意义被忽视,没有给予德育教育各方面应有的支持,进而导致小学德育成效与质量的提升受到阻碍。德育仅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仅停留在课堂上,不够全面。同时,教师也无法做好政教机构和学生之间的衔接,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德育教育管理形式主义强

在管理上,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背诵《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组织相关主题的讲座或者举行德育题材的演讲比赛等表面形式上,或者把德育教育工作交给班主任,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致使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很多时候教师也只是把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异、作业按时完成当成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德育的真正内涵。这样就造成了现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仅是对学生实行道德灌输、过于形式化的现象。

三、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一)明确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学校只有充分了解小学德育的根本内容,通过进一步把握其重点,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才能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由教育部颁布的对学生德育的一系列文件可以总结出,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大标准。小学德育具体目标和内容具体如下:一是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二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三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五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强化教师团队德育观念,提高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