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颖婷 字数:4370 点击:

【摘要】如今,新课程逐渐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应顺应改革潮流,正视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路径探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读写结合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此同时,做好课堂的延伸,为将来的作文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知识,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参与者,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模式单一,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在作文评讲中,教师也仅仅将模板展示给学生。作文写作讲究的是真情实感,缺乏情感的写作内容注定是空洞的,索然无味的。由于教学方式的错误,导致很多学生的文章略显空洞,呈现“千篇一律”之感。另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被打压,不愿意在阅读和写作中投入精力。

(二)写作素材局限性强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外,素材也十分关键。好的素材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能用在文章中的写作素材可谓是少之又少。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还会使用同样的素材,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只是浅显地分析了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并未带领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其次,学生阅读范围不够广,并未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导致写作时无话可写。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路径探析

(一)挖掘写作深层含义,探讨作者内心思想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搭建学生与语文世界沟通的桥梁。可仍然有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固定的主题和写作技巧。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发现课文背后蕴含的哲理与思想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框架,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达到阅读训练目的,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深度教学。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一课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章主旨,提炼中心思想及写作技巧。通过分析,学生发现本文是以叙事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母爱的伟大之处。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待学生总结完成后,以“母爱”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写作本就互相练习,相互促进,唯有将二者置于同一高度才能推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改变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阅读写作意识

如何从“一言堂”过渡到“众言堂”应是教师探讨的重点教学内容。要想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堂,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创设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想象空间,在思考中分析文章的情感。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训练中,之前的课文大篇幅描述了景物的写作方法。此时,要求学生总结几名作者写作方法和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并留下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写圆明园?”“你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与幼时的家乡相比现在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能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结合之前所学内容联系实际回答问题。问题创设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拓宽写作阅读范围,有效结合读写练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调动其感官。除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挑选短小精湛与课文写作方法或情感相似的课文读物及文章。鉴于此,教师可以每周开设一次“读书分享会”,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把某课外读物中的一则小故事贯穿到授课中,在结尾设置悬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时要求学生总结全文,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积累到素材库中。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一课中,讲解完具体内容后,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与之类似的革命类型文章,感受革命先辈们保家卫国的良好精神品质,并写下读后感,在下一次的“阅读分享会”中展示。这样的方式自然而然会在班级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们也能自觉进入阅读状态,体会到阅读与写作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