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达宇 字数:4617 点击:

【摘要】教育不仅旨在对学生知识的授受,更是在于对学生人格涵养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标准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教师应加强德育教育,将其充分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发展。对此,本文以高中生物(人教版)的教学为例,就德育的渗透教学策略展开分析,结合生物课程特点,从不同角度讨论生物课堂中德育的渗透,以满足新课程教育标准,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生物课堂教学;德育

生物课程知识是围绕生命展开的知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并能够正确的认识生物、看待生命。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发展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不仅是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亦是其他学科教师需开展并落实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则需做好知识与德育综合教育的工作,将生物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引领学生全方位把握生物知识,提高德育品质。

一、充分挖掘教材,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德育教育亦是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此,教师则可从教材内容作为切入点,将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挖掘,并展开深入研究,借助生命教育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能够在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中获得德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必修二中讲授“基因突变”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则可以此为依据在网络中搜集相关材料,如现实生活中基因突变的案例——“德国小力士肌肉突变”(一个五岁的柏林男孩,他的肌肉是同龄人的两倍,而脂肪却只有他们的一半);“乙醛脱氢酶突变”(即亚洲脸红现象)等。教师可借助这些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让学生对“生命”展开话题讨论,比如,“你对生命的了解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基因突变的现象?除这些之外,还有其他变异现象,假如你身边的人存在基因突变现象,你会怎样看待他?”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使其能够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发展其生物素养,亦能够实现德育品质的提升,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领其以正确的行为对待生命。

二、引入人文故事,实施榜样教育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及行为上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优秀的精神品质,并能够将其践行于日常生活当中。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通过坚持不懈、严谨钻研,从而开辟了生物学的伟大领域,这对于发展中的学生而言,亦是有着重要的德育教育价值,能够有效起到榜样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知识的授受期间,亦可结合课程知识点及教材内容适时引入科学家故事,借助人文故事带领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及个人事迹,以此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通过对科学家的深入了解,逐渐学习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三、借助生物实验,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是生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要求学生既能够通过生物实验掌握生物知识,亦能够具备良好的生物实验技能,全方位提高其生物素养。事实上,生物实验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培养价值。因此,实验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亦不可忽视,教师需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并组织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中获得生物素养及德育品质的综合提升。例如,在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则可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引领其自主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实验探究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先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能够在这一环节中学会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后,则可让学生践行各组的实验方案,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重复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验证,并要求学生合理分工,借此引领学生体会实验的严谨与科学,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精神。

四、联系日常生活,强化德育认知

生物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德育同样也作用于生活实际。因此,在德育渗透教学中,教师亦可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借助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德育认知,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德育,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例如,在教授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部分时,,教师则可引入生活元素,如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的具有潜在威胁的事物——烟酒、网络游戏、毒品等,将其作为讲解这部分生物知识的素材,借此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对这些事物及行为的了解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比如,教师可将吸烟、酗酒、熬夜打游戏等对身体的危害进行讲解,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身体在这些行为中的变化,或可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肺部模型等,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些行为对身体的危害,进而延伸出思想上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德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