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琼 字数:3976 点击:

【摘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日益紧密。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分析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以研究中的发现为依据,思考了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毋庸置疑,“高效课堂”这一理念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些要求,需要对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作出适当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融合了更加齐全的教育功能,这也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得到适当的调整,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的缺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并且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其应用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在更加高效的课堂中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这样的学习体验无疑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年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体验。利用这样方式,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一)》时,本课需要引导学生感知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特点。针对本课内容,针对本课内容,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张交通工具的图片,并对学生说:“同学们,根据图片以及生活经验可知,所有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如果轮子变成其他形状,交通工具在前进过程中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在学生初步思考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了一段动画演示。在这段动画中,模拟了交通工具如果变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有轮子是圆形的时候交通工具前进时才能平稳,而换成其他任意一种形状,交通工具都会一直上下颠簸。对此,学生感到很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轮子才可以平稳运行。根据学生的疑惑,笔者顺势导入了本课内容,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了后续的学习活动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避免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直观性强的优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促进学习难点的突破。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借助电子白板的“区域快照”“拖动”“翻转”“填充桶”等功能展开了教学。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比较多,笔者利用“区域快照”功能对过程与结果进行了捕捉,从而使学生对面积计算过程一目了然。再如,学生对高和底的条件缺乏准确的掌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翻转”“拖动”“剪切”等功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知道条件的长方形。利用电子白板使学生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学科具有开放性特征,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基于这一特点,仅仅将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内知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蕴含着海量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集一些与课内学习主题有关的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相对于传统的课外学习,在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