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鹏 字数:2628 点击:

【摘要】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看中学生是否在一个快乐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参与学习,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消耗着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负已成为小学教育中流行的口号。但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教育成效也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志,增效成了学校和老师亟待达成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减负与增效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应找准二者之间适合的平衡点,实现减负与增效共赢。

【关键词】减负增效;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起步学科。教师在课后布置数学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锻炼。而且,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是以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为风向标,编排出一套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拓展性作业,并运用分层布置作业理念,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特点,确保数学课后作业能够保质保量的“产出”,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养成预习新知识的好习惯,继而是教师不断创新课后作业内容的不竭动力。

一、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引发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但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又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最终导致学生对新授知识感觉陌生、难以吸收,无法引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大大降低。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设计和实施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让课前预习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预先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后,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可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来预先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首先,教师为学生制作一个微课内容,涵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对于视频中不理解的知识内容标注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解决。接下来,教师布置一份预习单,根据微课学习将作业单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商店中苏打水2.5元/瓶、果汁5.5元/瓶、火腿肠0.92元/根、巧克力6.55元/块、面包5.80元/袋,然后设置问题: 1.买一瓶果汁和一袋面包需要花多少钱?2.买一根火腿肠和一瓶苏打水需要花多少钱?3.买一块巧克力和一袋面包需要多少钱?在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重点讲解。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通过微课和预习单两种简单的方式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了初步的预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而正是这种疑惑引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其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分层布置作业,促进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弥补了教学笼统化,粗略化,抽象化的诸多弊端,有助于知识精细化,教学高效化的教学理念。在布置作业题型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将题目分成难题、易题、普通题,精准化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方便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和提升,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提升做题能力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在较少时间内对数学学科有深入准确的理解,实现了减负的教学理念和增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选择布置作业的对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方式将不同难度的习题布置给学习成绩不同档次的学生,在为后进生布置作业时,应充分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为其布置基础性,容易型题目,让他们可以理解教材基础知识点。在为优等生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拓展题,拔尖题,可以充分发掘优等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能力,有利于优等生向更高的数学水平发展。这种作业设计法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性,有利于学生的减负要求,符合精准高效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学增效。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任何所学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化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时期,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一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出发,将生活内容引入作业中,提高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效性。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习题;同时,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