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莹 字数:2527 点击: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种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从而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分析如何运用好这些策略,以此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措施,希望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多媒体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时老师都是通过电脑演示或进行相应的操作来进行授课,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都是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入门级别的基础知识,这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应用技巧等内容。由于知识无法在教室里讲清楚,需要学生持续性地学习才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这一积极性能够陪伴学生们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单一这一现象将严重挫伤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对学生们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2.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着差距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并在在实践操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差距,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又不尽相同,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另有部分学生由于理解上存在问题,致使不能很快地掌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小学生信息素养之间的差距决定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学习兴趣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枯燥的课堂讲解的话,并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全部知识点划分为不同小模块并分配给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愿望和兴趣,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就达到了信息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学习水平并结合生活中,学习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来设定学习任务,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教学场景,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一定事物或环境对其行为产生影响而引发情绪变化,从而诱发情感共鸣,实现思维互动,促进合作交流的过程。

2.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兴趣既是最好的教师,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特点,注重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生活中和教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做表格的时候,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制活动表格并从中引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还可根据分组协作和调研的学习方式进行,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老师在研讨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促进学生理解、改良教学方案。对于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重点进行沟通,分析出学生存在上述问题的具体成因,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还能加强学生和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教学环境变得更加愉悦和谐。与此同时,还能组织学生参与竞赛,调动他们好胜心,从而让他们主动参与游戏,增添课堂气氛,发展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