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宪峰 字数:2543 点击: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指导下,教师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素材,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探究,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中蕴含古代先民的理想、生活、情感、品德,将其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有助于增强核心素养教育功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逐渐形成相应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也能拓展教学素材,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可以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以“登高”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是一种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做好“登高”课程分析,,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预习课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程教学环节,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对于故人“登高望远”的文化传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从情境的角度着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播放相应的视频内容,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逐渐形成文化素养高。

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作者对亡妻的哀思。在本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课程分析,结合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教学情境,以实现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比如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提升学生对古代坚贞爱情的认识。在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元素设计情境,如“如果你的亲人死去,需要准备什么样的葬礼”,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这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培育,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认识[1]。

二、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培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化元素,教师应做好传统文化挖掘,增强教学边界,使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首先,教师需要加强教材中文言文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文言文是我国以前的叙事方式,其中不仅充满故事性、人文性,同样也包括很多文化元素,教师在课程中对文言文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育。这不仅可以保障课标任务的达成,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着手,引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诸多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丰富人文气息与文化气息,教师在课堂中对其进行剖析,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教育实效性,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学习课程的难度,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做好古诗词的传统文化挖掘。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教师将其作为传统文化挖掘的重点,无疑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实效,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剖析挖掘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时,可以从作者的思想情感着手,以增强传统文化的挖掘程度,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2]。

三、重视传统文化,加强教学创新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文化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应用,通过传统文化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首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主体角度着手,设计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其主动投入到传统文化的探究中,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通过小组互助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其次,教师在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智能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其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成效,有助于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教材的“孟子”“老子”等课程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相关课程的资料,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实现培育学生文化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技术,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认识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再次,教师还可以从单元整合教学着手,单元整合教学主要是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其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性的知识体系,也能降低课程理解难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比如高二上册第二单元中,课程包括“孟子”“老子”,课程中包含丰富的 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以此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实现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再如高一上册第六单元中,“劝学”“师说”属于文言文形式,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从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目标。最后,教师还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利用活动的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这不仅能便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