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奉杰 字数:2096 点击: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身心各方面都处于持续发展中,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获得优异的育人效果。对于当下的小学教育而言,道德与法治科目一改过去的教学地位,变得越发重要。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必要,能够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更快的生成。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展开探究,以期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对此就需要在教育阶段着手,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因此在该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其与学生核心素养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因此要加强对课堂教育教学的探究,优化教学方式,使小学道德与发展课堂教学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社会更好的发展打下深厚根基。

一、强化和现实生活联系

就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科目而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课堂教学目标高质高效地达成,那么就需要加强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生活元素的应用,使学生有效掌握教学知识的同时,培育其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教授“同学相伴”有关知识时,对于该部分知识而言,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内生出集体意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始终能够保持和学生和谐相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可以加强生活元素的引用,通过生活元素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比较大的纸箱,将纸箱密封好,并留下一处开口,每一名学生都要以匿名的方式将自身和其他同学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投入到纸箱中,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只要是和自己同学相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

对于这种方式而言,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同时还极为新颖,因此小学生会有较强的参与欲望,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指挥积极遵守,当收集环节完成以后,便可以运用这些素材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随机在大纸箱中抽取学生所讲述和同学间的事情。比如,教师可能会抽取到学生和同学间产生矛盾的事情,此时,便可以依据这一事情展开相应的角色扮演,随机抽取两个同学来对该事件进行演绎,当完成一次演绎后,再让两人交换角色再次演绎。学生在进行演绎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讲解[1]。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所处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问题要理性看待。与此同时,也使其明白要和同学和谐相处,要具有集体意识,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合理利用新闻案例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而言,其具有极强的德育特质,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导致其身心都处于不断完善中。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内在素养,进而有效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新闻案例的引用,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课堂学习更加专注。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授“慧眼看交通”相关知识时,便可以将新闻案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依据新闻案例展开对交通规则以及违规行为的探讨。对此,教师可以将一些由于司机饮酒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新闻展现在课堂中。当学生观看完新闻后,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想,有的学生认为酒驾司机完全是咎由自取,要严厉处理酒驾司机。而有的学生则会替被撞司机扼腕叹息。而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观点作为切入点并展开教学,使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不仅是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负责,同时也对他人和他人家庭负责,以此来促进学生生成法律意识以及规则意识。不仅如此,还要依据这一新闻案例,组织学生开展专项讨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2]。与此同时,在会上也要将网上对此事件的评论展示出来,并针对性对这些评论展开探究和剖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事件的观念以及对网上评论的探究剖析,展开德育教育,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学生在进行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