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碧梅 字数:2603 点击: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以核心素养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从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实践、开展特色的实践活动、做好多方协作、让校本课程的成果服务于国家课程、创新性的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开发与实践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版)提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要满足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就应该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建立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的校本课程,更注重育人的效果。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如何做到与国家课程互补共进,同时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做了以下探索。

1.国家课程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践

高中的生物学教学离不开高考,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趣味性,如果能把校本课程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进行了下面的教学尝试。学习了《酶的特性》,指导学生利用小麦发芽产生的淀粉酶制作麦芽糖;学习了《蛋白质的鉴定》,让学生比较市面上常见的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学习了《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让学生尝试本土的食物素材腌制糖醋萝卜;学习了《无氧呼吸》,就让学生用无氧呼吸的原理制作酒酿等。可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使生物学与生活结合更紧密、更具有趣味性。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2.设定课程开发目标,开展特色的实践活动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从素养目标出发构建我们的教学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当地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根据现有的一些条件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大自然,从基础生物到前沿科技,建立相关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习由一潭死水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流。如挖掘遂溪本土特色文化及资源开展“舌尖上的红菜头的制作”、“舌尖上的发酵实验创作”等实践活动;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从生态系统到环境保护》项目式学习活动,如“校园植物的鉴定分类与挂牌”、“燕子燕巢调查实践”、“如何做自然笔记”、“红树林鸟类调查及校园鸟类辨认”、“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已动手实践,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的教学资源及乡土文化渗透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很好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生命观念,也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3.做好多方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落实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协作。校长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领导者;教师是主要实施者,能根据特定的情境使用校本教材,也是学生、家长和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能起到凝聚的作用;学生则是校本课程的受益者。校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时要注意一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小田园”,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如: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等。另外,加强与当地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是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我校要积极与所在地生物工程研究所及岭南师范学院等建立联系,争取得到技术、器材等方面的支持。例如:请专家讲解有关杂交水稻、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为课程的开发及实践打下基础。

4.让校本课程的成果服务于国家课程,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把国家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形成特色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的实验成果还可以作为素材应用到国家课程生物教学中去,激发学习的欲望。如,学生有了校本

课中制作葡萄酒的体经验之后,学习《细胞呼吸》就事半功倍了。再如,学生利用零配件拼出一个DNA双螺旋模型,再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理,拼出两个一模一样的 DNA模型,有利于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和对D NA的半保留复制有更好的理解,感叹生命的智慧。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运用生命观念理解、分析生命现象,从而对生命的本质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如建构《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等生物模型,把生物学中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校本课程上用橡皮泥制作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模型之后,学生的轻易掌握。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国家课程是互补共进的。

5.创新性评价,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从多维角度评价。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评价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次,评价模式不断创新。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才能从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做好反馈,促进校本课程的高效进行。如以模型制作比赛、手工作品、调查报告、论文等型式作为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新课改下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探究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红霞.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J].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2017(1).

[2] 彭周元,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论文网

[3] 金甫.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教师“四力”发展[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