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安国庆 字数:2720 点击: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成全员、全程、全学科育人思路的方式,将学科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建立协同作用,把“以德育人”当作教育的核心任务的一种综合性现代教育理念,构成校本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课程思政;校本化;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现阶段学校德育的新理念新模式,依托于思政课程的新理念,融合小学学科课程特征,对小学课程思政进行校本化设计,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渠道。

    一、融入学科课程,构建校本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结合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并将其他课程纳入其中,形成一个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校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以语文、数学、科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为例,语文课程需要重视借助课程里的语言文字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和品德陶冶,塑造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审美观念,还有对多元化文化的尊重、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视等。数学课程的重点在于指引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在分析、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当中培育演绎推理能力,培育分析问题、提问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建立认真努力、独立思索、沟通合作、反省质疑的思维习惯,培育爱科学的态度,建立求真务实的人生观,提升创新精神和审美观念。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指引学生根据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内容,能够科学合理的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建立敢于设想、尊重证据、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指引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建立科学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指引学生培育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建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音乐课程则需要指引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之美和蕴藏于当中的丰富的情感,提升音乐人文素养,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其爱音乐、爱艺术、爱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红色文化环境,构建红色氛围

    良好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经过不断的探索、挑选、梳理、健全。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要重视充分发挥暗示性的作用,灵活运用过道、楼梯口和显示屏、主题班会课、广播台等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细雨润无声,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要搭建“红色精神”网上平台,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实施“红色精神”学习与讨论。在小学中,要建立浓烈的红色人文环境,要更好地发挥其深远持久的作用,使之得到红色精神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小学思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联系实际课程内容,深入开展关于红色精神的创意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感受红色精神,提升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可度。把红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具体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收获知识,进而实现“红色精神”教育,要认真落实好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政教育,切实提高小学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三、生活化活动体验,建立规则意识

    思政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而这也正是小学生所匮乏的。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必须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道德规范及判断意识,因此思政教育不可以只讲道理而不顾实践,只讲知识而不顾感受,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体验式的校本思政课程,寓教于乐,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理解并接纳。

    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红绿灯路口、商超及公交站点等地方实施有关“规则意识”养成的现场指导。在红绿灯路口,让学生学习指挥手势操,指挥路人根据交通指示灯指引有序行驶,亲自体验“我是交通指挥者”的重要意义;在商场,组织学生担任秩序员,指导消费者在付款时保持秩序、有序排队、严禁加塞。利用丰富的生活化实践与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建立良好文明意识。

    四、丰富教学手段,培养知行意识

    在“课程思政”思维下,小学课堂教学一定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课程思政”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可以局限在教科书上,无法深入学生的心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给学生创设环境,使其确实具备教育价值。构建校本思政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的知行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不断进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现阶段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还有垃圾分类处理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在课下,学生将可以就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展开讨论。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信息组、调查组、汇报组,调查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各个社会群体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知,对街道社区、购物中心及学校开展走访调查、分析、探究,同时汇总此次活动结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合党史,培养爱国爱党意识

    思政校本课程是对道法课程的重要补给。课程有鲜活的生命力,才可以接近学生、富有亲和力。学校从内容鲜活、方式灵活、开拓创新三个方面设计开展有活力、有成长特性的思政校本课程。将党的历史渗透到课程思政教育中,构建以推动学生掌握、探究党的历史,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精神为教育目标的思政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发现党史内容并非枯燥乏味的理论研究,而是生动的、打动人心的人与事,这样的人与事承载了共产党员的意志力与理想信念。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不同小组借助互联网或公共图书馆搜集资料,探访生活中的老党员、老战士,讲党的故事、演党的历史剧,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欲望。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拟定编排方案,完成调研报告、编辑手抄报、设计情境演绎。这样的思政校本课程,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利用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体会国家情怀与民族大义,把爱党、爱国、爱民之心铭刻于心。

    结语:思政教育是小学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增强思想意识,统筹协调各种资源,要严格落实好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小学思政工作的有效性,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01)

    [2]李丽珍.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

    [3]李芳.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与路径[J].红色文化学刊,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