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原点。反思我们当前教学现状: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师全面地,系统地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讲解,认真地作着笔记。课后教师生怕学生掌握不好,布置大量的作业加以强化训练,学生起早睡晚背诵、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余教师“精心”地批阅着学生的作业……可考试测验的结果却是达优的寥若星晨,及格的不足一半。我们的投入与回报为什么如此不成比例?考试命题向素质教育靠拢,从重视单纯考察知识向重视考察知识应用(能力)转变,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按照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上。如此的不适应,怎能有好回报?不改革怎么能生存、发展?
改革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的愿望是轻负担、高质量。
在衡中教学论的启迪下,我们构想出如下课堂教学流程,供大家实践、创新。调整情绪,激发兴趣。教师要善于排除干扰和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因素,构建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客观世界探究的浓厚兴趣。
自主探究,尝试练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合作互动,全身心参与,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表述,从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点拔指导,激励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要高度敏感,及时启发学生克服认知系统的障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横发展。
巩固检测,小结收获。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精心设计题组,全面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总结要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和能力、品德。
1 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更新。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方面。“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有的地区居然是这样进行培训的:给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发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手册,然后让他们做一张试卷,教师的任务就是到学习手册上找现成的答案。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现实的落差。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虽然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实际情况是,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每个班级都有将近50个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达60多人。有的教师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了,哪里有时间来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啊。”课程改革步伐太快,许多与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课改信息闭塞,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同学校的时候,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4、教育科研急功近利。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对于教育科研,学校领导想的更多是通过科研搞出学校特色,追求“宣传效应”,而教师参与科研很多都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捞取资本。而且学校之间进行评比时,教师论文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特别是从课题报告的撰写到开题论证,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课题研究的真正展开,有着许许多多烦琐的“程序”,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经验没有,存在“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科研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2 思考
1、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科研为手段,以规范化的工作规程为保证”,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推进课改机制的建立,尤其要重视对农村课改学校的支持。
2、强对教师的培训。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境,一个原因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它需要课程专家走出象牙塔,深入教学实际,继续加强对实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包括学科通识培训,也包括专题培训等,实现专家与一线工作者的密切合作,这是新课程美好愿望先进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成为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3、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符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提高,要改进教学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树立“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
相关推荐
[王北雁]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李娜] 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于智红]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析
[赵福民]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王晓丽] 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柴晓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尝试
[王庆彩]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曲国彦]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任国婷] 如何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
[张杨] 浅议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学杰]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崔焱霞]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课
[季立军] 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韦芬]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包国庆]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