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沪陵 字数:4030 点击: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是道路工程基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工程各参与单位积极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三大方面,就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各地对市政道路结构的标准也逐步提高。以前泰州地区的城市道路基本上使用的是二灰结碎石(石灰、粉煤灰和碎石)基层,由于发电厂的脱硫,所以粉煤灰的硫含量大大超标,加上有些施工单位马虎了事,没有检测粉煤中的硫含量,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二灰结碎石大有问题,造成泰州地区出现很多“弹簧路”,老百姓怨声载道。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以及抗冻性好等技术特点,加之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及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道路基层施工中,逐步取代了二灰结碎石基层。但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在道路工程基层的广泛应用,其也暴露出许多强度不足、局部松散破碎、干缩裂缝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水稳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确实非常重要。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重点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现结合实践经验,就这三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混合料的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1水泥

1.1.1 为了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最好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及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宜采用标号较低的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级或42.5级的水泥。

1.1.2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1.1.3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 粒料

1.2.1 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

1.2.2 当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1.2.3 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1.2.4 集料中有机质含量≤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0.25%。

1.3 水

1.3.1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1.3.2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凡人或牲畜饮用的天然洁净水均可采用。

1.3.3 若对水质有疑问,要确定水中是否含有影响水泥强度发展有物质时,需进行试验。从水源中取水制成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比,若低于90%则不宜采用。

2.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的试验: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应预先将所用的碎石或砾石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再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表1所列级配范围。确定各种粒级的掺配比例。

1.2 按照设计水泥剂量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试配水泥掺量宜按表2选取。

1.3 水泥稳定碎石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块应有的干密度。

1.4 强度试验的平行试验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值,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1.5 试件应在规定条件下制作和养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1.6 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平均抗压强度≥Rd/(1-ZaCv)。式中:Rd为设计抗压强度;Cv为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为标准正态分布表中保证率(试置信度a)而改变的系数,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95%,即Za=1.645。

注:①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②当用中粒土、粗粒土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时,颗粒组成范围宜采用作次干路基层的组成。

3.施工工艺控制

3.1 混合料拌和与运输

3.1.1 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0d~20d的摊铺用料。

3.1.2 装载机向冷料仓送料,应采用在料堆中部进行装料,对于料堆底部滑坍的粗集料集中现象应现场掺拌后再上料。料斗配备工作人员1名,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人工帮助料斗下料,切忌出现卡堵现象,并及时捡出超粒径的颗粒。

3.1.3 须有2名试验人员在拌和现场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铺筑下基层时,含水量略低于最佳含水量,上基层时,略高于最佳含水量。

3.1.4 装料时,运输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采取前—后—中的形式,避免混合料离析。此外,若运距较长时,运输车应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

3.2 混合料摊铺及碾压

摊铺及碾压过程水稳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施工中应交替进行,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层首盘出料,到第二层碾压完毕,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