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斐 字数:2924 点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量现状,从实证角度阐述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现阶段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结构升级;节能减排

1 引言

全球碳计划发布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的碳排放量上升了1.4%,达到创纪录的316亿吨。根据资料数据显示中国是最大的排放国,为全球排放量的增加贡献了3亿吨。但这个数据已经是过去的10年中国给出的最低的数字之一,反映了中国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发展低碳经济所做出的减排努力。然而我国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能源高消耗的矛盾,摆脱能源的瓶颈约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证分析

2.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

1、政策支持。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我国政府制定和实行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明确提出各项约束性指标。,发布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开展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等,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国际科技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立法保障。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法可依,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

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从2002年到2012年1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能源消费以每年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多年来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1、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比较低。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的关键因素。首先,尽管我国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体是第二产业的现实仍然没有改变。据统计,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1894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373.6亿元,第二产业235162亿元,第三产业231406.5亿元,分别占比10.1%、45.3%、44.6%,三次产业贡献率依然是第二产业最高,达到48.7%。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部门的重化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的碳排放压力。

2、能源消耗中煤炭占到的比例过高。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最近报告显示,中国2012年能源总消耗中,煤炭占69%、水力发电占6%、核能占1%,其他形式的可替代能源占1%。中国真正的能源供给中,绝大部分来自于以煤为主的这样一种高碳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而对比美国同期的能源消耗构成是:石化产品占36%、煤炭占20%、可替代能源占9%、核能占8%。中国对于煤炭发电的依赖是最主要的碳消耗,2010年至2015年,北京计划增加8.6亿吨煤炭产量,几乎相当于印度全年煤炭产量的1.5倍。

3、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低碳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我国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为了达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我国总共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在1.6万亿以上,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必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3 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第一,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历程都依赖于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法律政策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制定国家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着眼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整个社会走向低碳经济之路。另外,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投融资渠道,大力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引导并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技术。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首先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能源消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支持力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次,应调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构建低能耗发展模式,通过节能技术等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源。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需要做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力发展生产和出口低碳产品的产业。

第三,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转变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比重,逐步建立起低碳能源消费体系。另外,应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第四,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借鉴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和英国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快当前试点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和试点行业的扩张,尽早建设和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一方面从总量上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从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我国未来推行低碳经济,从宏观上讲,既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度层面的创新,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出台鼓励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从中观层面,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微观角度出发,也需要企业和民众意识的觉醒,转变传统的高碳、浪费的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R]2007

[2]王淑萍.浙江省制造业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J]2010-02-20

[3]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