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熊燕 郑娟 孙钦 字数:2935 点击:

    摘 要:幸福是什么?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甚至不同的人对幸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围绕军人这一主体,从多个维度揭示了幸福的深刻意蕴,并得出如下结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幸福感是物质性、精神性和心理性的统一。

    关键词:军人;幸福感

    新时期,“幸福”作为部队建设的新目标、官兵发展的新需求,成为部队关注的焦点和官兵热议的话题。幸福作为一种有着客观内容的主观感受,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时代和不同生活境遇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军队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特殊的职能使命,军人对幸福的认识反映出他们对自我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索。在研究军人幸福感这个问题时,有必要先对军人幸福感的内涵进行说明和阐释,使军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 军人幸福感的物质维度

    古希腊思想家把幸福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物质利益联系起来,将幸福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能够使人得到快乐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幸福感既是军人的一种主观性感受,同时又离不开客观的物质基础,是物质满足与精神充实的统一。

    军人幸福感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物质利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军人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就忽视军人正当的利益追求。事实上,军人幸福感的产生并不是无中生有、随心所欲的,相反是以人的相应生理官能及其需要为客观物质基础的。同一般社会成员相比,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这一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军人从事职业的危险性大、居住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情感需求空缺、收入单一等特性。所以,军人幸福感的获得有赖于物质利益的保障,甚至要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以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补偿。

    军人的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物质基础。从根本上说,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发展决定着一定社会人们的幸福状况。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作为军人,幸福感的提升,必须超越一般职业模式的认识,超越个人利益,把国家的安宁,人民生活幸福看作是对军人最大的褒奖。

    值得注意的是,军人幸福感的获得不会停留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这一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官兵的需求必然更多地倾向于追求尊重、民主、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必然更加关注和追求幸福感。

    2 军人幸福感的精神维度

    《国防教育大词典》对于军人的幸福观是这样来界定的,“幸福观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到和理解到目标、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军人的幸福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而主要在于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健康、舒适、美满,提升德性、品质、人格、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达到心灵世界的净化和升华。对于军人来说,追求幸福意味着军人首先是给予、奉献,而不是索取。军人的幸福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军人只有全身心地报效国家和人民,把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才能领略到军事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军人的幸福,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勇于担当责任,是军人的优良传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对军人责任的最好诠释。我军是党和人民的军队,其宗旨性质要求每名军人必须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坚持无私奉献。

    军人的幸福,是一种使命。进入新时期,党和人民给我军赋予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深刻回答了新一代军人“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应当怎样履行使命”的问题。每一名军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坚决听从党召唤。不辱使命,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就是军人最大的幸福。

    3 军人幸福感的心理维度

    在心理学中,幸福感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感情,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整体性评价。幸福感就是对幸福的心理感受。

    幸福感是一种快乐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幸福感的期望程度有所不同,青年人无疑对幸福是最为向往的。青年官兵正处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成长期、成熟期、成才期,对快乐幸福的需要和追求是最强烈的,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官兵逐渐成为基层的主体,这种需求显得更为强烈,他们热爱新生事物,追求快乐元素,在军营严肃、紧张的氛围之中,更加渴望释放快乐的激情。因此,政治工作必须针对新时期官兵思想活跃的特点,创新思想教育、文体活动等内容,在严格紧张的军营生活中,插入欢快的音符、营造欢乐的氛围,满足官兵的快乐需求。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指情绪情感方面的愉悦体验,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军营的环境相对艰苦,军人难以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军营从来都是摔打磨练、吃苦耐劳的地方,军人从来就不是轻松悠闲、舒舒服服的职业。应针对不同官兵的特点,尊重、爱护、关心他们,努力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特别要遵循青年军人的心理规律,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使之生活得更愉快,这无疑既有利于他们幸福感的获得,也有利于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军队凝聚力的增强。

    幸福感是一种合理的认知。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是幸福感的起点,因为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军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军营生活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存在着各种困惑、诱惑和矛盾。因此,军人对幸福的理解应建立在合理的认知基础上。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与判断,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自我评价。作为军人,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客观认识现实环境,积极地悦纳自我、面对现实,把握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其次,要进行合理的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在其能力、感受、状态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心理过程。一个人的幸福心理有两种比较标准,一是与自己的过去比,即“纵比”;一是与周围的人比,即“横比”。军人追求幸福应把握好比较的方向和内容,避免盲目乐观、好高骛远。最后,要掌握科学的归因模式。归因是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做出推论的过程。作为军人,在面对失败时应多去分析下实际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面对成功多看到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适当地激励自己,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侯树栋等.国防教育大词典.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江畅,周鸿雁.幸福与优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王爽,李如波.关于提升官兵幸福感水平的思考[J].政工学刊,2010(7).

    作者简介

    熊燕(1983-),湖北孝感,教员,讲师,哲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

    郑娟(1979-),山东淄博,教员,助教,军事学硕士,军队政治工作。

    孙钦国(1977-),山东临沂,教员,讲师,军事学硕士,,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