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80 点击:

 【摘要】在家庭迁居方面,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安土重迁,渴望安居乐业,而美国人则不安于现状,喜欢见异思迁。迥异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因而从文化传统、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因素切入,是解读两国家庭迁居差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迁居 文化 传统 生活方式 家庭观 差异 
  一、前言 
  中国人不喜欢迁居,不仅因为迁居劳心费力,异常麻烦,还因为他们有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叶落归根的恋乡情结。即使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或实际的需求需要迁居,他们也会尽量找寻其他可替代的办法,采取折中的方式,努力避免背井离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不仅喜欢搬家,而且他们往往会千方百计地主动寻觅迁居的理由和机会,让自己能够“四海为家”。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从1982年到1987年的5年间,中国只有2.8%的人迁往他乡,平均每年只有0.56%的人跨市镇流动。同一时期,美国每年都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家庭迁居,其中从一个州迁徙至另一个州的人数多达1000万,而在州内、市内作短途搬迁者则多达4000多万。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是全球最爱搬家的群体:美国人一生平均搬家11.7次(女性平均会在一个区域居住5.6年,男性则只有4.9年)。 
  中国和美国在家庭迁居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固然与两国是否存在户籍制度有关。中国的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截至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并对中国人的迁居起着规范管理和制约的作用。在美国,没有户籍制度,迁居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批准,所以迁居非常便利和简单。然而,户籍制度存在与否只是反映了迁居的便利程度,绝非导致中美两国家庭迁居迥异的根本原因。如若想真正了解两国家庭迁居差异的根源,就只能从文化层面找寻答案。 
  二、导致中国和美国家庭迁居差异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是表象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们的意识和价值观,而且所有的文化式样都经由人们的行为加以体现。由此可见,从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因素入手,两国家庭迁居方面的差异就能得到深入的解读。 
  1.迥异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根植于农耕文明,表现为安土重迁。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农耕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决定着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汉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产生于农民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农耕文化中,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滥觞于种植的中国农耕文化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因此人们易于产生自满、保守以及浓厚的血缘与地缘意识,从而对异地他乡不感兴趣,甚至感到畏惧。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影响下,中国人认为家即是“根”,所以一般很少迁居,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 
  美国文化源于工业社会,根植于工商业文明,表现为见异思迁。工商业文明起源于古希腊,之后扩展到古罗马和西欧。北美最早的殖民者是来自英格兰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奠定了美国文化的基础。美国文化所具有的进取和拓展的特性在美国人的频繁迁居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根本上讲,美国人的高迁移率与几百年来美国作为一个外来移民的民族与国家有关。从17世纪初以来的400多年间,从世界各地向北美的移民潮持续不断,而且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为世界罕见。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以及100多年来不断西进开发,美国还成为一个国内居民频繁迁徙的王国。最早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信奉“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国”。现在,白人占比约78%的美国人继承了这种理念,他们在自己国家广袤的土地上自由迁居,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2.不同的家庭观念。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都非常注重亲情,重视子女的教育,也都相信家庭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出于文化的原因,两者的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其中,在核心家庭成员(夫、妻以及未成年子女)的非自愿分居方面存在的不同观念和行为导致了中美家庭迁居方面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家庭成员分居是指夫妻之间的分居、夫或妻与另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分居以及夫妻双方与未成年子女的分居。 
  在中国,因为夫妻一方工作调动或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人们能够接受、也非常习惯家庭成员的分居。人们普遍认为为了家庭利益(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利益),夫妻中的一方(以男方居多)只身远赴他乡打拼是值得的,而且是备受称道的,因为一个人成功之后,,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能从中获益。在城市,为了工作或赚钱,夫妻分居两地的情况随处可见。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中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另外,为了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大量存在的“陪读妈妈”现象,不仅限于国内,现在也扩展到了国外很多国家。而在美国,面对上述问题,大多数人通常会选择迁居,以确保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当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家庭基本是美国人的首选。如果想“鱼和熊掌兼得”,那么人到哪里,家就必须迁到哪里,房子可以换,家可以搬,夫妻不能分居。另外,美国人认为照顾未成年的子女是父母要履行的职责,除非父母身体和精神出现严重问题,否则都不应该把孩子交由他人照顾,即使是孩子的祖父母。毋庸置疑,中美家庭迁居差异确有社会现实层面的原因,但两国家庭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中国人迁居不多而美国人迁居频繁的重要原因。 
  3.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价值观则是指导人们生活的具有规范作用的共同认识和是非标准。在家庭迁居方面,中美两国的差异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反映了迥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