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泛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在高中初始年级有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长篇文学阅读,这也让老师们在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时绞尽脑汁。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在以“综合视野”的角度看待课堂泛读,并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以北师大版教材模块2书中Literature Spot2——《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为泛读文本,结合具体学情,选取文本解读的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本文结合这一具体课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泛读 文本解读 综合视野
一、意义——为何“泛读”
在《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一书中,Day&Bamford (2013)对于“泛读”的解释如下:“Extensive reading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 in which learners read a lot of easy material in the new language...They read for general, overall meaning, and they read for information and enjoyment.”不难看出,区别于课堂精读课文,泛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并且,泛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大意或提取閱读者所需的信息。我认为,最后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for enjoyment”为了享受和兴趣阅读。从学科育人的角度讲,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最终能够在课堂之外自主的阅读并且能能够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
二、方法——文本解读的角度
课堂环境下,文本几乎始终都是教室引导学生思考的对象。所以充分解读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本解读的角度也是多元的。王蔷老师提出的文本解读的5个角度:1.主题角度;2.内容角度;3.文体角度;4.语言角度;5.作者角度。这五个角度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可针对学情选择适合本课主题的角度引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在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之前,老师对所教授文本的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从某一或某些角度分析文本的能力。在下文我会结合Literature Spot 2中《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以及本课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享在这堂泛读教学课堂中以上的观念和方法是如何指导课堂设计并帮助我实施课堂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
在这一课学习之后,希望学生能够:
1.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内容角度)
2.在阅读中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事件,把握小说情节脉络。(内容角度)
3.通过阅读作者简介,,表述作者和作品间的关联。(作者角度)
四、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邓红梅] 新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引导途径探析
[张春燕] 浅谈高职学生如何管理
[姚君 陈玥竹]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干红霞]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觉管理
[谢开芬 王友智]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黄素梅]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周淑贞] 提高河南农村留守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赵志强 高妍] 论大学生成才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王文平] 独立学院大学生KEP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贾晓雪]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途径的思考
[刘清华] 数学应用性改革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何宇祺] 浅谈服务型基层学生会的建设
[沙壮 李顺 邱娜] 高校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引导作用
[陶慧敏]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