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化学习题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现实情况对习题的需求,从习题数量、过程性学习栏目、习题类型、习题内容等方面对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的习题适应性做了统计分析,以期找出化学习题和新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为一线教师选择化学习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量;类型;对策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一方面,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却大量出版各类教育教学辅导资料,学校大搞各种补充习题,印发各种试卷,许多教师放着教材习题不用,用许多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做学生的课后习题,许多学生在完成教师指定的习题后,根本没有其他自由支配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但不能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而且还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甚至造成学生厌烦学习等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受“考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术”依旧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流。
一、教材课后习题数量
《化学反应原理》全书共四章,由于教材中每章所含的节数量有所不同,对习题数量的统计按每节内容所含的习题量为标准。
通过对习题数量的统计结果来看,全书共15节,习题总数为99题,平均每节有6.6道习题。每一节内容结束后设置的题量一般为4~6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为36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远远大于36课时。若以36课时来计算,教材中供学生来完成的习题,平均每课时有2.75道,这还需要教材所有的习题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数增加和习题设计等因素,教材能提供给学生的习题数要比平均课时2.75道更少。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掌握、牢固记住4至20个组块(一个产生式),要反复经过20次,才能够贮存运用。玛什比茨的研究表明:“在对一个典型问题的运算形成解法之前,无论在什么学科中,不同的学生需要1~22次不等的练习。”可见,要掌握某个知识点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习题,而过量的习题,又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要让习题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习题的数量上应该给予保证,而且数量要恰当。
二、兼具习题性质的过程性学习栏目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习题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习完有关知识之后所安排的习题,而是随机穿插或渗透在正文及各种活动栏目中,如“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学与问”“家庭小实验”等活动栏目中就兼具习题性质。
对兼具习题性质的栏目统计来看,“思考与交流”栏目共计12个,“学与问”栏目共计7个,“实践活动”共计5个,“家庭小实验”共计1个,“科学探究”共计7个。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不是很高,如最多的为“思考与交流”栏目,在第三章第四节中,一节出现四次,但平均每节还不到一次,其他几个栏目出现的频次就更少了,最少的为家庭小实验,整本教材中只出现了一次。可见,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置数量相对鲁教版还是比较少。对于兼具习题性质的这些活动栏目,是否能发挥其作用,关键是教师如何选择、开发、利用。
三、教材课后习题类型
与以往化学教材相比,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习题类型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以外,又引入了大量的新题型,如实验设计、调查、讨论、上网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可行性评价和绘制表格等实践性习题。
从《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课后习题类型分类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设置的形式多样、灵活,无论从客观到主观,从理论到实践,引入了调查、实践、讨论、实验设计等新题型。但从比例数据来看,仍以选择、简答、填充类习题为主,这三个类型的习题占据了76.6%,调查、实践、讨论和实验设计类习题比例共计不到8%,而实践题包括完成实践性任务,在实践情境中的练习,解释、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实践性习题以往也有,如家庭小实验,但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版本的教科书中增加了很多查阅类、调查类、角色扮演类实践型习题。
四、教材习题内容分析
化学习题设计中,不仅要综合考虑考查的知识点与不同题型的设计技术,还要设计习题的内容情境,并对习题的难度加以控制,使习题内容在选材上具有整合性、借鉴性、开放性和阶梯性。
通过统计研究发现,课本习题侧重于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设置了较多习题,如盐类水解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把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要求上。
五、主要对策
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习题的分析及习题适应性的调研,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总结了教师和学生对习题资源优化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1.选择课外习题,要灵活、多变、创新、针对性强,防止“繁、难、偏、杂”。
2.充分利用教材中过程性学习栏目,丰富习题资源。
3.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
4.适当增加教材习题数量,为师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当前,我国“新课程”正处于实施深化阶段,教材习题的使用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相互磨合阶段。在高考升学压力面前,教材习题是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和实践,值得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老师关注。
参考文献:
唐雅婷,刘克文.美国化学教材.化学与社会.习题的特点及启示[J].化学教育,2010(10).
相关推荐
[孙艳红]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刘香丽] 从《摩登家庭》与《家有儿女》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王晓敏] 《变形记》的后现代性探讨
[郎启训] 从《第一大总统》主题曲看主旋律电影音乐意识形态之嬗
[肖利平 全腊珍] 教学系统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畅] 基于《公司法》构建有效公司治理结构
[周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探讨
[彭晨 许昕]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祖木拉提·达吾来]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资源的建
[陈卫红] 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法在《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
[喻洋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整合研究
[吕侠 刘英波] 后殖民电影《印度支那》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探究
[张炎]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
[朱琳] 电影《草房子》的独特表达
[王虹] 巧用六招排版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