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83 点击:

  【摘要】全球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大学英语的定位和课程设置需要重新审视。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北京林业大学近年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符合这一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综合英语模块”、“西方文化模块”、“中国文化模块”,三个模块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三方面共同提高。课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定位 课程设置 工具性 人文性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多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一门公共必修课,比起其他课程,受众面广,影响更大,其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近年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因费时低效而广受指责,围绕大学英语的定位、课程设置、甚至大学英语的存留问题争议不断。新的形势下,“大学英语应该教什么”摆在了教育者面前。本文根据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导方针,详细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希望能为其他院校的改革提供借鉴。
  二、大学英语的定位
  1.对大学英语定位的争论。对大学英语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界争论激烈,专家学者意见分歧很大。蔡基刚(2012)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实际上是把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定位于基础英语教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方向性的错误,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的费时低效,最终走向消亡。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一个: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 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不可能是基础英语或通识英语。大学英语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学术交流能力。
  王守仁 (2011)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教育资源极不平衡的大国来说,不能轻易地提出取消大学英语教学。大部分大学新生的英语能力欠缺,如果没有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可兼顾三类,即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简称EGE)。
  束定芳(2014)提出了建立通用与专用英语并存的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通用英语学习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素养;通过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术素养。
  胡开宝等(2014)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只靠学术英语教学很难做到,必须有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的介入。
  尽管所用术语略有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争论中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之争。不同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指南》對大学英语的定位。《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的人文通识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求。
  (1)工具性。《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陈琳(2012)指出,语言的“工具性”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蔡基刚(2012)认为,在大学里,外语教育的工具性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外语来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包括专业信息和文化信息。外语工具性的实现是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为前提的,只有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学生才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增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和专业的交流能力。
  (2)人文性。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偏重于语言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的教育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大学生既要了解西方文化,熟悉其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又能熟练应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三、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定位,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英语水平、学习需求和师资特点,从2012年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涵盖3个大的模块,即“综合英语模块”、“西方文化模块”和“中国文化模块”,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列为选修内容,实现了基础英语学习与文化课通识教育的结合,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在提高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1.综合英语模块。我校虽然是211全国重点校,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于教育欠发达地区,语言基础很薄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以此作为工具,阅读人文学科和科技文献,了解先进科技动态。鉴于大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还不扎实,大学英语课程继续保留以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取材广泛,内容涉及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婚恋、就业、环境、社会热点等方方面面的话题。课堂的重点以提高语言技能为目标,强化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同时针对不同话题开展输出型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寓文化素养的熏陶于语言能力训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