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969 点击:

作者:田新宇 韩喜华 韩昉
  【摘要】听辨能力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训练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材料不充足等弊端。文章在阐释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以《听力与译述》课为例,提出多模态听辨训练策略,并通过教学实例展示听辨训练的设计,力求解决口译听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训练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口译听辨;听力与译述
  【作者简介】田新宇(1990-),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口译教学;韩喜华(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韩昉(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学基金项目《医学院校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批准号:HB18YY035)。
  口译课程是高校本科阶段翻译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听辨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口译课程的重要基础。根据认知符合模型,口译中的交替传译包括两个阶段,即听取、理解信息阶段和信息重组阶段。(Gile,1995)因此,能否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原语信息是口译任务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然而,当前的听力课程在技能层面和知识层面均无法为翻译专业学生日后接受口译训练打好基础,探索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听辨训练模式显得尤为紧迫。
  一、多模态理论概述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Stein于21世纪初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指出课堂上一切交际活动均应为多模态的(Stein,2000)。此后,Royce提出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听、说、读、写和词汇教学中(Royce,2002)。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环境下,将平面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师将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意义构建手段协同成为最有效意义表达方式,倡导师生运用多种感官输入,产生互动,获取信息,实现教学目标。(陈卫红,2014)通过充分发挥各个模态间的互补性作用,例如语篇与图象的互补, 面部表情与语音识别的互补等,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完善教学体系。(朱永生,2007)由此可见,多模态教学模式无疑对为专业口译学习做准备的听辨训练极具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十分有限,亦缺乏系统性。
  二、口译听辨训练的特点、现状及问题
  口译听辨训练不同于传统听力教学,应重点突出口译特色。因此,听辨课程应以提高口译能力为导向,既要注重夯实学生的英汉双语功底,又要培养口译意识,使学生掌握有效听辨技巧的同时,了解基本口译技巧和口译理论,还要兼顾增加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通常情况下,听辨训练通过传统的英语听力或英语视听说课程实现,即教师以现有的听说类教材为依托,讲授听力技巧,介绍主题知识,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非真实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常见题型。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所选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听说技能、增加语言知识,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训练内容无法满足口译实战需要。普通听力训练中所选主题虽涉及科技、环保等内容,但更多的是旅游、求职等日常话题。相比之下,口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涉及更为广泛,专业性更强。如果按照传统听力训练的内容开展口译听辨培训,为专业口译训练夯实语言基础、做好知识积累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此外,传统听力训练所涵盖的技能有失全面。普通听力教材中除各类练习材料之外,通常还包括听力技巧的介绍。一般而言,这些技巧主要为听前预测、把握重点信息、利用符号、图示等方法迅速记录要点等,虽与口译听辨的部分技巧相吻合,但依然有很大缺失,且重点不够突出。正如雷天放和陈菁在其主编的《口译教程》中所言,口译理解是一个包含听取信息、理解会意和逻辑分析在内的快速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口译听辨对听力技能的要求应高于普通听力练习,着眼于辨音、联想预测、言义分离、意群切分、信息识别与浓缩、逻辑性重构、原语概述和复述、译入语概述和复述等诸多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口译听辨教材建设也亟待加强。目前,除传统口译教材中的“听辨”训练章节,专门针对口译听辨训练的高质量教材屈指可数。较早的教材包括由卢信朝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挑战口译—听辨》。该书以技能为主线编写,将技能分解讲解、技能训练模式设计及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口译听辨训练指南。然而,该书首版时间距发稿日已十年有余,年代久远。此外,该套教材以纸质书和配套音频为主,训练材料形式单一,缺乏多模态。2012年,由同一作者主编的《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挑战口译—听辨》基础上做了更新和改进。另外,冯超和何刚强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听说与译述》也是听辩训练的不二之选。该书所选材料主题丰富,题型多样,既着眼于听辨和口头表达的训练,又兼顾口译基础知识的渗透和百科知识的积累。但值得一提的是,正如作者所言,该教材为“复旦大学翻译系《英语听说与译述》课程的总结报告”,授课对象英语基础扎实。但就笔者的使用经历来看,对于普通一本院校的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该教材所选音频材料语速较快,内容偏难,教学目标难以完全实现。总体来看,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多模态,时效性普遍较差,远不能满足口译听辨训练的需求。
  总之,口译听辨在训练内容、教材建设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和提高。只有建立起且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才能在各个层面帮助学生为专业口译训练做好准备。
  三、基于多模态的口译听辨训练策略
  口译听辨训练中,涉及最多的两种模态当属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其他模态符号则鲜有使用。针对当前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和评估方式等方面采用多模态教学策略,使听觉和视觉模态同时发力,教学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增强训练效果。河北师范大学面向翻译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听力与译述》专业必修课是口译课程体系中重要的预备课程。该课程共持续两个学期,以听辨训练为主,辅之以基本的口译理论讲解和简单的交替传译练习。其中《听力与译述I》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文化、教育等学生相对熟悉的话题为依托,重点训练学生辨音、联想预测、言义分离、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概述、复述、逻辑重构、数字转码等听辨技能。《听力与译述II》以主题知识为主线,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法律等,练习材料涉及的内容更为具体、专业性更强。该课程中以多模态为基础的听辨训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