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317 点击:

【摘要】隐喻是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体系必有不同的隐喻表达方法。中英亦是如此。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人们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了笔译过程中隐喻处理,其实对于隐喻而言,口头上的表达更为广泛一些,故充分了解如何将隐喻理解和翻译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英同声传译及口译过程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以便促进两种文化间交流和了解,帮助口译员在时间和任务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有效的转变思路,寻找出更好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 同声传译 处理策略 
  一、关于隐喻 
  同声传译对时间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和笔译远远不同。因此快速反应则至关重要。一些修辞手法没有直白的表达意思,而是为语言本身罩上一层华丽的外衣,隐喻便是其一。隐喻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如果口译员不能了解语境极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无法精准的翻译出来。事实上,隐喻指的是在两个语域之间通过抽象图式类比的方法将一个词从一个语域应用到另一个语域,是一种认知模式,即把熟知的、一致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它贯穿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一句谚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如说找工作,我们便可说这句话来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于别人身上。一句隐喻的谚语可以轻松的表达我们所想,尽管没有将本体、喻体直接的说出来,但正是这种含蓄的表达让我们意识到这简单明了的意思。 
  二、同声传译中的四种隐喻现象及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翻译隐喻的时候语境至关重要。在中英的同声传译和交替口译过程中,翻译隐喻时常常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 
  1.喻体相同,含义相同。 
  2.喻体不同,,含义相同。 
  3.喻体相同,含义不同。 
  4.喻体空白,我有他无。 
  第一种情况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直接相似表达,译员处理起来是非常轻松的,直译方法即可。将原文对等翻译到另一语言即可被另一语言背景下的人们所理解。对等翻译并非是字对字死译,而是照字面意思翻译不用再添加注解。比如,中英都擅用头脑一词来表达思想。集思广益就可翻译为 put heads together来表达。直译的好处就是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色彩,在没有损失语义的情况下被引入到另一种文化中去。 
  第二种情况下,问题就出现了。中国人喜欢用老鼠表示一个人胆小,正如我们常说的胆小如鼠,但是在西方人眼里,他们习惯用小鸡(chicken)表示该意;直译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了,因为两种文化之间已经有喻体本质差别了,这里要采用借用法,即将源语(source language)中的喻意提出加以理解,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中找到同等意思的喻体进行加工翻译。比如,I think he has butterflies in his stomache。若直译的话,就只能是“我认为他胃里有蝴蝶”。中国听众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若采用借用法,即可译为“我认为他如热锅上蚂蚁一样”。西方人习惯用butterfly来表示我们在中文里热锅上蚂蚁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要服务于目标语中的文化,用目标语文化中的习惯表达将隐喻完美的翻译出来。 
  第三种情况便是文化问题了。比如狗,英国人对狗有非常友好的情感,常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比如lucky dog(幸运儿),但中国人对狗没有什么好感,比如说狗腿子。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直译法和借用法都不再适用,这时就要采用意译法,即需要了解发言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解释说明隐喻现象,可能会牺牲原文隐喻风格。比如说,I guess he is a dark horse.我们就不能直接翻译成我认为他是一匹黑马,尽管喻体相同,但在中文中黑马有着另外的意思即在重大活动中一鸣惊人的获胜者。而英文的常用表达中这意为我认为他是深藏不漏的人,表示充满心机。尽管失去了原文隐喻文采,但可直接明了让听众理解。这需要译员平时积累足够,充分了解两种文化才可。 
  第四种情况指一国有而另一国没有。比如说,中文有老油条说法,英语中有 a frog in the throat说法,这些在两种语言中都是找不到对应翻译的,故需要采用意译和直译结合的方法。比如中文有“豆腐渣工程”,应该这样译,“the beancurd project,so named because they fall apart easily”。英文中没有直接对应词,我们可以把原词先直译过来,加以解释说明,既让听众了解意思也把隐喻色彩表达了出来。 
  三、结论 
  针对隐喻上述四种情况,我们分别列举了直译法,借用法,意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结合的方法。只有充分的了解到两种文化差异和特殊性,在不同情况下分别运用四种不同方法,同声传译员才可以有效的降低翻译压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束定芳.隐喻与转喻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戴维.E.库伯.隐喻[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奈达(Nida E.A.),泰伯(Taber C.R.).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