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5832 点击:

作者:刘娟
  【摘要】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新课改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课,对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评课
  【作者简介】刘娟,江苏省扬州中学。
  一、评课及评课活动现状
  评课是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手段,常见于汇报课或公开课之后,几乎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每个教师都曾口头或书面地评价过同行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对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表现非常热衷,而公开课结束后,评课环节开始时,有很多听课教师会因为各种原因匆匆离去,即便是留下来参加评课的教师也是只说一些客套的、空洞的正确的话,,充当“老好人”。整体来说,这些评课比较模式化,不具体、不真实、不具建设性。所以很多中学教学中的评课仍处于“真空”状态,未能起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评课的指导意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评价一节英语课,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塑造,评课的目的是为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课堂教学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从而达到以评促教。
  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从围棋的“复盘”中汲取灵感,首创了“复盘式”评课,评课者根据教学流程,逐一点评每个教学步骤,在“复盘”的思维碰撞中,对于课堂授课内容、方式或环节产生新的思路、方案,从而提高上课和评课者的授课水平。这种评课方式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课堂评价方式,目前在各级各类的评课环节被广泛使用。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评课维度
  1.预设目标是否达成。评课者在评价一节课之前,应对教学材料进行解读,了解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听课之后,结合授课教师的预设目标,判断授课教师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评课者要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目标和达成方面来评价一节课;不仅要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而不仅仅是“育分”价值。而育人价值体现在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是否关注知识结构的整合化。《新课标》的修订特别强调通过多模态的语篇输入来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新课标》提出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碎片化。因此,体现碎片化向整合化的转变是评课的重要依据。
  3.教学过程是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是一种日常授课模式,《新课标》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主张“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
  4.能力培养是否突出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纯粹的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记忆,是最低级的思维活动。有思维的课堂才是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课堂。《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使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具备初步多元思维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评课者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评价一节课是否具有思维含量:1. Does learning really take place in class? 2.Does thinking really take place in class?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节课才具备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堂的评课是基于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对教学材料正确、深入的解读基础之上,从授课的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角度作出的真实的、具有建设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魏本亚.“复盘式”评课的评价学阐释[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姜建宇.“复盘式”评课:审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范式[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4]孟庆忠,袁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好课”标准[J].江苏教育,2019(27).
  [5]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