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985 点击:

  【摘要】对于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英语听力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短板之一。以往的初高中英语教育着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力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有的地区的标准化考试中甚至没有听力测试的部分。而对词汇量已经达到5000及以上的大学生,想要有效提高实际生活中的听力水平,听力材料的选择以及听力的分步骤训练则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词汇量5000及以上大学生;听力材料选择;听力训练
  【作者简介】张可欣,西安外国语大学。
  无论何种语言的学习,要想实际运用,“听”应当是第一步。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弗里斯所说过的“学生学会英语的先决条件是听”。就像婴儿在牙牙学语之前,都需要通过“听”身边人的交谈,日益输入对这门语言的语料及理解,进行内化,最终,语言系统渐渐发育成熟,从而能够调动已有语言的积累来表达自己所需所想。那么,对于已经有一定英语知识积累的刚入校大学生来说,为什么很多学生做不到听懂日常的英语文本?并且有些同学甚至听不懂说英语国家人们的最基本的表述,即使写下来他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Would you like to hang out with us this weekend?” 接下来,这一问题的探究将会从现象原因浅析、听力材料选择、听力练习阶段安排这三方面进行。
  一、大学生听力能力弱的原因浅析
  首先,出现这种现象很大原因与他们在小学至高中受到的英语教育有关。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方式就是课上看课本,听教师讲语言、语法知识点,课后做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留给他们听和说的时间很少。其次,很多学生对单词发音掌握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教师自己本身英语发音不太标准,从而导致很多人对正确的英语单词发音不敏感,甚至已经将错误的发音印在脑海中,经常弄混一些单词的发音,最典型的莫过于“think”和“sink”; “bed”和“bad”等等,所以在听到单词正确发音时反而反应不过来。最后,国内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具备对英语源语,尤其是地道口语表达熟练掌握的程度,很多学生常常会感叹自己学的英语和英美等说英语国家人们的英语太不一样,,因此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或是看外国影视剧时也就常常听不懂了。
  总的来看,虽然一些学生的词汇量已经积累到5000及以上,达到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交流的要求,但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专门系统的训练、自身口语发音不够标准且不熟悉连音和爆破音等常见英语发音现象、没有掌握地道英语表达,使得他们在听力方面呈现弱势状态。而这三方面的提高就需要重视听力材料的选取、材料的使用以及不同阶段练习的安排。
  二、听力材料的选取
  由于互联网普及,在听力素材的来源和收集方面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由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状况不够了解、不能找到合适的听力材料,有的同学就会因为听力材料“难”而产生沮丧、受挫的心理。这样的情绪,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认为的,将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输入、吸收。那么,怎样的听力材料对于词汇量在5000以上的大学生是合适的呢?要探寻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不同同学觉得听力材料“难”,到底难在了什么地方。可能的因素有:听力材料如BBC、CNN等新闻栏目主播语速太快、连读多,自己反应不过来;对美音、英音、澳音、印度音等发音不熟悉,不确定听到的是什么内容;对一些词汇掌握不够、不熟悉信息词;没有画面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场景或缺乏一些文化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问题可在图式理论指导下有效提高或解决。一般情况下,图式理论可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部分。语言图式包含听者对语法、词汇等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内容图示,顾名思义,就是应听者在听材料时脑海中浮现的生活常识和场景。因此,大部分的英语材料,比如新闻广播、访谈、演讲、自媒体视频等内容都是可以考虑的,但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提升。除此之外,观看视频练听力比只听音频更有画面感,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所听到的内容有关方面,并纠正对材料的误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对于刚开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可以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商业、文化、政治、娱乐等皆可,刚开始的视频时长可以短一些,1-10分钟都在合适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为了能提高听力整体水平,听力素材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广泛,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医药类等都需要涉猎,而时长也应当相应提高,40-60分钟都是合理的。
  听力素材选择好后,需要进行长期、分阶段且有及时反馈的训练。
  三、素材使用及练习阶段安排
  根据著名语言学家Mary Underwood提出的相关理论,听力练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听前、听时、听后,而每一部分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学生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在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地道听力材料时,三个部分的安排如下:
  1.听前:收集所选材料的相关背景信息,拿英文演讲举例,首先要了解演讲者背景,如其基本信息、领域、所在领域基本常识和信息等等,增加自己对演讲者的熟悉程度,从而在正式看视频、听取视频信息的时候更有信心。
  2.听时:在视听材料的过程中,首先不要看字幕,听一遍,在了解大概意思后开始短时段精听,并可反复听,直到在最大限度听清每个词后,再听写下来,这样重复将整个材料听完。而后找到文本或根据视频字幕修改答案,修改完后,对照自己修改后的听写内容再次精听,并着重反复精听没有听到或听错的内容。
  3.听后:结合自己改正过的听力答案查漏补缺,把自己失误和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并且积累生词和地道表达,纠正单词发音;如果是文化背景欠缺,那么就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最后再完整听一遍材料,做到字字听清,包括连读、弱读等。
  在这一阶段的听力准确性提升后,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步骤相似,只是增加单次精听的时段长度,并能够复述或大致复述出内容。
  1.听前:与第一阶段相似,再增加一步提前积累素材相关英语词汇。
  2.听时:此阶段可以尝试摆脱视频,只着重听音频,自己在脑海中模拟画面。并且增加单次精听的时段长度,可以重复精听,做听写、整理错误和新知识点。以此达到能夠复述或大致复述出单次精听的内容,并注意单词的发音以及句子的语音语调。
  3.听后:除了积累新知识点并温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依照文本,剖析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们表达的方式及内在逻辑,并学习这用这样的逻辑来描述与自己相关的类似问题。这样理顺语言逻辑和衔接的形式,以访谈视频或音频素材为佳。
  第二阶段,学生在能做到听懂材料的70%甚至更高比例时,就可进入第三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找任意方面的视频听力素材,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完整地听一遍,在第二遍精听时,遇到完全无法听清和听懂的地方可以看字幕或文本,在遇到新知识点时可以记录下来,之后把没有顺利听清的部分再听一遍。
  这三个阶段完成时间依个体而定,但坚持下来,三个月就会有明显提升。对于英语词汇量5000及以上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听力方式,不仅可解决其听力水平长期停滞的问题,还可改善其发音错误,扩大他们的词汇与表达,让他们熟悉更纯正的英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妍.“情感过滤假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20(03):91-92.
  [2]白立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105-106.
  [3]张虹.英语新闻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评《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闻与写作,2020(03):115.

相关推荐